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作业是如何巩固或削弱品行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 10:51  《品行指南针》《品行指南针》 
  第八章 作弊-作业是如何巩固或削弱品行的?

  哦,父母双亲,坦白吧告诉膝下小儿长夜绵绵

  人间尘俗你越来越感切肤...说吧,厨间灶上、洒扫洗涤永无止境

  一件放下、又是一件、又是一件。-马科.斯特兰德,“不停的生活”

  解读孩子之一

  又一个普通的工作日过去了,傍晚时分,薄波问妻子女儿左伊去哪儿了。玛莎正倚在床上看书。

  “在她屋里,”玛莎说,“干的事儿跟我一样-看书。”

  “你觉得这对她好吗?这么关起门来读书?”

  “有意思,你难道还要挑读书的毛病吗?再说,她有时候也出来吃点东西、上上学啊。”

  “你说得对,我是在犯傻。不过,我在哪儿看到过孩子因为看书特别是盯着计算机屏幕时间太长,十一岁眼睛就可能出问题,她也正好是这个年龄。哦,想起来了,我也是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

  不过,他们觉得左伊的唯一问题就是闭门读书,这大概应该问题不大。到目前为止,每一次视力检查都没有什么意外,她连眼镜都不用带。左伊好像非常喜欢学校,各科成绩不是良好就是优秀,又一次她甚至说自己喜欢老师对她严厉一点。

  玛莎说:“我记不得我在十一岁的时候这么刻苦学习,你呢?”

  薄波倒是记得,因为他是个很有志向的学生,到今天仍然雄心勃勃。“好,一个孩子找到了。皮特呢?”九岁的皮特在学习上完全不像姐姐。

  “我想想,晚饭前他在外面玩篮球。现在吃完了饭,他也许在看电视上的篮球赛...”

  “也就是说他没做作业。这又有什么新鲜的呢?咱们拿这个怎么办?”

  玛莎提醒丈夫皮特才上四年级,不过她也承认姊弟俩的差别的确大得离奇。他们谈起过去的情形,晚饭后一家四口在一起玩游戏,消磨时间,电视上有好节目的时候就一起看看电视。他们把这叫做“家庭时光”,甚至叫做“宝贵时光”,现在这些词说起来已经有点陌生了。什么“家庭时光”、“宝贵时光”,他们现在只希望能跟孩子在一起呆上一会儿。

  孩子们在长大,学习的负担加重,这一切都改变了家庭生活的面貌。他们作家长的日子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他们早出晚归,工作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薄波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大步走进电视房,下决心要治治这头小牛犊。可是刚走进屋里,他就看到皮特沉浸在比赛里,反倒犹豫起来。

  “谁跟谁赛呢?”薄波明知故问。

  皮特手里抱着个篮球,两只穿着球鞋的脚翘在茶几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视屏幕。薄波觉得小家伙恨不得每三个星期就要买一双更大号的新球鞋。他难道已经要穿七号了吗?也许是八号呢。

  这是两支大学球队之间的一场关键赛事。“还有两分钟,平分。坐下,爸爸!”

  薄波犹豫了一下。

  “来呀,爸爸,坐下。”

  薄波坐下了,两个人一起看起球队的激烈争夺。薄波马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出色的比赛,漂亮的拼抢一个接着一个,观众进入了狂热状态,解说员的声音也激动得尖利发疯。父子俩人不约而同地为同一支球队助起威来。

  “有朝一日我要上那个大学。”皮特忽然说道。这是薄波第一次听到皮特说这样的话。他从来没想到九岁的小孩会想到上大学的事,也不知道他们想象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他们是不是以为大学就是个打篮球上镜的地方?

  或许他谈谈学习的时机到了。电视广告的时候,皮特眼睛仍然没有离开屏幕,爸爸趁机问起他今天学校的情况。

  得到的回答仍然是和平日一样的三言两语(“老样子,有时候还比较有意思”),不过这一次他加上了一句话:“爸爸,今天晚上你能帮我做数学作业吗?挺难的。”说话的语调平淡无奇,让人难以揣测他在想什么。

  “不懂的地方你有没有问老师?你在学校就该问,皮特,就应该这么做,现在开始为时不晚。”话一出口薄波就觉得后悔,可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皮特不吭声了。老爸也算是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薄波拿过遥控器,把电视放到静音状态。皮特把眼光转过来,奇怪地看着爸爸。

  “原来,这就是你看电视的原因喽?因为你的数学要别人帮忙?”这句挖苦的话脱口而出,薄波真想把它收回来,可他就是忍不住。四年级的功课对儿子不容易,这是明摆着的。老师在家长会上也说过,三年级到四年级是个质的飞跃。孩子的思维方式在发生变化,更为抽象,而且期待值也大幅提高。

  皮特知道爸爸想让他去做作业。“我先把球赛看完行吗?”

  薄波看看表,计算着时间。除非有加时赛,否则比赛应该在七点钟或七点一刻结束。那时再开始做作业好像有点晚了。他脑子里又闪过儿子本该一放学回家就做作业的念头。

  “你回家后为什么没做作业?”

  “我做了。”

  “那数学怎么回事儿?”

  “我已经看完了书,可花的时间太长。对不起,我没法象左伊那样看书。我做过数学,可是太难了,你又没回家不能帮我,妈妈,你也知道,她说她自己数学不怎么样。”

  当爸爸的并不觉得这就可以成为他到后院玩篮球的理由,但他还是忍住了,一个晚上挖苦孩子一次足够了。再说,孩子放学回来连投几个蓝都不行,是不是未免太可怜了?于是,他换了个角度。

  “你今天晚上的作业一共有多少?”

  皮特一一道来,爸爸仔细听着,好像确实不少。

  “真的?这么多?”

  皮特嗯嗯着,比赛重新开始,两人都松了口气。薄波把音量调高。还有三分钟结束,父子两个又一起看起比赛。看完电视,薄波决心坐下来,和儿子一起想出个解决作业问题的办法。这正是皮特需要的:一点点规矩。实际上有谁不需要呢?

  之二

  玛莎要去看看左伊,看她是不是还活着。她其实就想打个招呼,在大家都睡觉前说上几句话。走到卧室外走廊里的计算机前,她不禁止住了脚步。屏幕保护显示着薄波安装的软件里上下翻飞的篮球。他们把计算机放在这里,为的是方便孩子们使用,又不至于让他们沉湎在计算机创造的世界里,在网上浏览个没完。他们还有几年才上高中,才能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夫妻俩对现在这种临时安排颇为满意。

  玛莎查了查电子邮件。她有一个办公邮件地址,还有一个家里的地址,所以在家很少收到邮件,只是偶尔有东西发过来。她进入信箱后,一条标着“作业”的邮件显示出来。有点晕头胀脑的她下意识地打开了邮件,但立刻意识到自己搞错了,这不是给她的,而是发给左伊的。她开始退出,但又忍不住看起邮件的内容。发信人是李孜,玛莎隐约记得这个名字。电子邮件上这么写着:

  左这是我的文章附给你如果想要就打开明天交作业改改词儿

  好了爱和吻

   孜

  玛莎又看了一遍。“左伊,你出来一下好不好?”

  过了一会儿,玛莎又叫了一遍,才听到左伊在屋里唏唏索索了一阵子,终于开门从黑暗中走了出来。她每次从屋里出来都象没睡醒一样。

  “我希望你能把屋里其他的灯也打开,”玛莎说,“不要就着一盏灯看书。你冷不冷,怎么不穿袜子?”

  “我没事儿,妈妈。你叫我出来就是想跟我说灯和袜子吗?”

  “你看什么书呢?”

  左伊叹口气把书名告诉了她,接着又甜甜地说:“你想借着看吗?”

  “你以前不是读过了吗?”

  左伊说,是读过,才两次,这又怎么了?这书好看,你也应该借。

  接着玛莎问起电子邮件的事。

  “你打开了我的邮件?”她眯起眼睛看着妈妈,好像看不清视力测试表上的小号字母一样。

  “别这么生气,不过搞错了,但是我很高兴我看到了。”

  “我不敢相信你真的干了。你必须道歉。”

  “对不起我错开了你的邮件,不过我挺高兴。过来,你看看。”

  左伊照办了。她掠了一眼屏幕,说:“怎么了?”

  “怎么了?你刚才跟我说的是这个话吗?怎么了?我告诉你怎么了。为什么这个叫李孜的给你发来她的作业?你是不是在作弊?她为什么把自己叫做‘孜’?是不是有什么我想都不愿想的事情?”

  “我从来不看她发给我的东西。她只是想交朋友。”

  “你告诉她你不看了吗?”

  “伤她的心?她就是有点需要,这个李孜,谁都不喜欢他,因为...”

  “因为什么?”

  “不喜欢一个人还要理由吗?她就是让人讨厌。我能不能回屋接着看书了?”

  “不行,这件事让人担心,我必须搞清楚。”

  “妈妈,我只不过想帮助她融进来。”

  “这不关李孜的问题,是她寄作业给你而你说你不用的问题。对不对?”

  “对!”

  “你是说你在作弊还是说你没有作弊?哪一个?”

  “好了,妈妈,我有的时候看一眼她的东西...”

  “你刚说你不看。”

  “我没作弊,作弊是傻瓜。有时我看她的东西,有时我不看。有时她写得不错,我也告诉她,她就觉得帮了我的忙。可我不需要帮忙,也从来不用她写的东西。我的想法反正比她的好。李孜,她需要帮助,所以才发东西给我。你看这儿,她甚至叫我‘左’,你知道我最恨别人这么叫我。”

  “左伊,这是我进行过的最奇怪的谈话。”

  “这也叫谈话?你好像是在无中生有地指责我。”

  “我正是要搞清楚。肯定出了毛病,但我指不出在哪儿。”

  玛莎疑惑地看着左伊。一方面,她后悔检查了她的邮件,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谈谈,只是先得搞清是什么。

  点评:对家庭作业的争论现状

  家庭作业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冷战高峰期,美国人担心苏联人的进犯,提高美国学童成绩的压力普遍存在。但现在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些教育家和家长认为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过重,认为这些作业如果在学校完成更合理、效果更好。他们说由于家庭条件的巨大差异,每个孩子得到的待遇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有同等的机会使用计算机、图书,得到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得关照。为达到人人平等,一个办法就是限制甚至取消作业。此外,他们还认为限制作业可以有助于加强家庭的纽带,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在“价值观”逐渐丧失的年代,在孩子们渐渐漂离家庭港湾的时代,他们觉得这样做难道不是势在必行的吗?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其他的家长的从事教育的人认为这些观点站不住脚,甚至是哗众取宠。他们说,开发孩子头脑的办法之一,就是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以合理的作业适当和具体地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以完成或加强在课堂上开始的学习。学校不可能完成一切,在家里,孩子可以得到课堂无法提供的教育。在家中,孩子可以以自己的节奏思考、练习和学习,巩固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在单独处理数学、阅读、生词或任何其他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增强信心和力量,为第二天回到学校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无论你持何观点,我们都认为作业有布置得好的,也有值得商榷的。

  也许掌握孩子作业情况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到老师那里了解作业的意图所在。得到的回答不仅应让你觉得合理,孩子也应有同样的感觉。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也会加重。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够享受童年,有足够的时间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玩耍、思考,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这又为当今的家庭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有时我们会无意识地为孩子安排过多的节目。我们必须小心观察孩子是不是因为过多的课外或周末活动背上过重的负担。在上完课、做完练习、打完球之后,他们是不是还有精力津津有味地吃晚餐或是自己单独待一会儿、思考一会儿?

  作业永远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但每个孩子(和成年人)在放学(或下班)后都需要放松的时间。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放松方式。对皮特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到户外投篮,有的则喜欢看一会儿电视或找邻居的孩子玩一会儿。(对另一些孩子特别是大部分甚至所有青少年来说,他们可能更愿意躲进自己的房间放开音量听音乐。)在放松时间和作业都照顾到之后,我们作家长的就可以考虑一下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给孩子的日程增加内容了。

  孩子认真对待作业,生活安排平衡,对他们的智力和成长都大有好处。还要记住,孩子上高中后,如果学校注重学业,那么他们每门课的家庭作业时间平均都会达到近四十五分钟。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做好准备。我们不仅要为他们在校内外的成绩欢欣,还要鼓励他们努力克服学业上的困难。

  家长守则之一

  要公平地支持孩子的学业,就必须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需要区别对待。在这个家庭的例子中,皮特需要多为督促,而左伊则应得到更多的独立。皮特用躲避和拖延的态度对待作业,因此需要对他多加指导,直到他能够有条有理地自觉做作业为止。

  为此,薄波和玛莎可能需要为皮特规定每天晚上做作业的时间,而这对左伊可能永远没有必要。皮特也许会觉得这么做过于严厉,有失公允:“为什么左伊用不着一吃完饭就做作业?”没有哪两个孩子一模一样,因此每一个都要区别对待。孩子们非常重视公平待遇,常常忘了这一点,家长则需切记。

  总之,要真正帮助孩子,就不能越俎代庖,替他们完成功课,即使作业再难也是如此。这事关我们的为人原则,也关系到他们的。我们本着原则行事,要求孩子独立学习,就是为他们做出了原则的榜样。换言之,皮特的爸爸可以从几方面加强皮特的品行。一、他可以跟皮特说清楚,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是可以的,但看电视时皮特请他帮忙的时候,他失去了这个机会。二、他可以鼓励皮特督促自己做作业。三、他可以明确表示自己参与的限度,以保证皮特既可得到适当帮助,又能够独立完成。

  如果薄波在那个晚上有什么失策的话,很可能就是自认为皮特懂得如何寻求帮助。“不懂的地方你有没有问老师?你在学校就该问,皮特,就应该这么做,现在开始为时不晚。”但许多孩子需要学会如何问问题。像皮特这样不会请求老师帮助的孩子,家长不妨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鼓励他们在有疑问的时候大胆提问。他们也可暗中跟老师联系,通告孩子在提问上的困难:“皮特弄不明白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提问。今天晚上我们告诉他弄不明白没关系,提问也没问题。他答应明天试试。请您多为留意,这样我们可以一起培养他的好习惯。”

  看着孩子为作业发愁的确让人心疼。如果你认为作业过难、负担过重,就必须谈谈这件事,但要跟孩子的老师谈。这样你或许就能够了解老师布置作业的意图,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的时候,孩子最需要我们和他们站在一起,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筑一座联系未来的桥梁,为应对高中及今后更为艰苦的工作作还准备。

  让作业回到家中

  一家人共进晚餐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无疑这一主张有不少好处。如果每个人都各忙各的,吃饭不过在厨房站着胡乱吞上几口,一天下班或放学回到家里竟没有机会和家人共处,我们就会失去某种宝贵的东西。

  我们可以把电视或计算机关掉,在家庭中营造学习的气氛。我们可以一边忙碌自己的事情,一边保证就在孩子附近,随时可以提供帮助。如果能在家中雷打不动地保持几个小时静思或独自工作的时间,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这样也可以培养一家人同舟共济的感情,孩子们可以随时得到我们的帮助,我们的默默陪伴正是他们努力克服难题或完成枯燥的作业所需要的。这样的环境才能促进一个家庭。

  这样的环境在孩子上高中、开始把我们放到他们生活边缘时,尤其能够显示其功效。无论孩子怎么说,到了青少年时期,他们还是珍视我们在家中的陪伴。我们不一定非要待在孩子的房间或俯首他们的书桌才算对他们表示支持,只要孩子知道我们在他们身边就可以了。

  九岁和十一岁的孩子:共处时的孤独

  皮特是个典型的九岁孩子。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他要为自己的弱点辩解。他希望在自己想做的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总是自我矛盾,但却毫无意识,因为他的生活还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对他来说,从投篮到做作业、到看电视、到跟爸爸讲话、到上大学,不过是小小的小步。九岁的孩子富于幻想,但却不能明辨幻想和现实的区别。

  左伊却不是一个典型的十一岁孩子。大部分十一岁的孩子希望成为家庭活动的中心,不喜欢独自闷在房间里。他们在饭桌上做作业,生怕漏掉一点活动。但对左伊这样内向的孩子来说,自己的房间正是躲开在厅里把篮球拍得嘭嘭作响、惟恐别人不注意他的弟弟的最佳避难所。好在姊弟之间的差异只是阶段性现象,不久前他们还玩在一起,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再聚在一起议论自己的父母。但和大部分十一岁的孩子一样,左伊敏锐聪明,并不把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圣旨。

  九岁少年与同伴形影不离是人所共知的,但十一岁的孩子则不然。九岁的孩子崇拜自己的哥哥姐姐,十一岁的则希望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打闹、斗嘴、争宠、光盘找不到了、两个孩子冷眼相向。家长被搞得筋疲力尽:没完没了的干涉、隔离、辩护和请求。

  作弊和品行

  有时候是老师先告状,家长才跟孩子进行关于作弊及品行的谈话的。听到孩子做了不道德的事,我们一天的心情就全毁了。这样的事的确会发生。从下面章节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来自好家庭的好孩子也难免尝试作弊的滋味。

  老师告状,我们自然很难保持镇定,但却必须努力做到。有一点要记住,学校对此的重视是值得我们庆幸的。另外也不要忘了,孩子给抓住其实是件好事,因为这给了我们一个直接处理这个问题的机会。

  作弊是强调品行重要性的大好时机。作弊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不作弊的原因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坚持原则。必须让孩子懂得作弊的“奖赏”是有毒的。他们的确可能得高分或蒙混过关,但付出代价的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显示的是虚假的自我和成就。此外,付出这一代价,并不能保证他们可以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作弊被抓,孩子会感到慌乱不安。这是好事,但有一点要让他们明白,这不是别人给他们造成的,使他们自作自受。是他们自己不珍视自己的品行,为图轻松牺牲了自己的品行。这是他们感觉不好的原因,也是他们应该感觉不好的原因。只有这样,只有在违犯了原则感到痛苦时,他们才能重温为人原则的宝贵,而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需要重温的机会。

  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在这个故事中,左伊的行为不是严格的作弊,但电子邮件中的内容多少让她妈妈、也许也让她感到不安。学习上作弊是许多学校和家庭面临的紧迫问题,任何时候都不为作弊所动的孩子凤毛麟角。中学时期,孩子们已经能够明辨是非。到了高中,这些孩子可能感到压力更大,更需要通过作弊,拿到本不该属于自己的高分或完成他们觉得非作弊则无法完成的作业。

  现在左伊六年级,玛莎完全有机会预防这类问题。道德危机没有突然降临的,等孩子长到十几岁,就已经能够看到所有的灰色区域。现在摆在面前的是家长和女儿把这些问题谈透以防后患的机会。

  如果仅从表面上理解左伊的话(而且从我们已经了解的情况看,似乎也没有必要深究),她既没有帮助也没有教唆别人作弊。但同时,对他人的大胆行为似乎又抱着默许的态度。无论李孜的动机如何,无论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她的行为都是不应该的。这就意味着左伊至少作为欺骗行为的参与者迟早要被牵连进去。左伊能够明白这一点吗?是的,实际上她还必须在明白的基础上采取行动,摒弃欺骗文化,维护自己的品行。

  从另一方面看,学业上的欺骗行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潜入,如不加以制止就会日渐膨胀。例如,欺骗行为往往以作业上的作弊为其开端。这既容易逃脱,也容易开脱:我毕竟花费了时间,但就是做不出。为什么要受惩罚?我不是已经体现了作业的精神了吗?危险在于,如果没有发现,只需再迈一小步就能走到考试时作弊,而走到浏览网页东拼西凑把别人的文章说成是自己的就更轻而易举了。(在中学和高中,这已成为时尚。在大学里这样做也是行不通的,教授们常常利用高级软件将学校提交的文章和网上资料相比较。)

  学校作弊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孩子要么自己作弊,要么和认为作弊有好处的孩子为伍。孩子作弊有时是出于高尚的目的,比如为了帮助在某门功课上费力的朋友考出高分,上“好”的高中,这样他们还可以继续继续在一起上学。李孜会不会有一天要左伊帮忙做作业,作为她给左伊“帮助”的回报呢?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妈妈跟左伊认真交谈,左伊很可能意识到自己正在一个陡坡上下滑,而滑到坡底等待她的就是作弊。有了这样的认识,左伊或许就能够主动找李孜谈话,而现在做到这一点仍然让她感到为难。或许再对李孜解释时,她就会更明了自己的原则是什么。

  重心转移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很容易只注意到作弊这个表面问题。随着事情的发展,左伊是否作弊逐渐变得次要,她如何处理与李孜的关系反而对她的为人原则关系重大。

  左伊很可能在对待李孜时违背自己的品行要求,虽然有所认识,但并未完全意识到。她需要妈妈帮助她认识。左伊对她和李孜的关系,对两人给这种关系的不同定义,感到别扭。左伊可怜李孜,而李孜则把左伊当作朋友。左伊的原则问题在于在明知李孜对她们之间关系的认识是错误的,却仍然支持她,接受她发来的“作业”,甚至不时做点评论。左伊实际上是在向李孜撒谎。

  也许李孜第一次用电子邮件发来作业的时候,左伊目瞪口呆,不知该如何回复。难道李孜认为左伊会作弊?李孜觉得左伊有作弊的必要吗?李孜是不是觉得自己比左伊聪明?李孜是不是急于交上一个朋友?也许这些都是原因。左伊看到第一个电子邮件时,无数的念头会从脑子里闪过。但是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往后,这些邮件助长的只是左伊的自得,而问题也正出在这里。自满和图方便一样,都是丧失原则的表现,这是家长和孩子都应谨记的。

  左伊或许说的对,李孜发来作业不过为了交个朋友。左伊没有使用发来的材料,因而不认为自己是不道德的。但第一次收到李孜邮件时感到的别扭并未消失,只不过被她找个理由不加理会罢了。她实际上已经违背正直的为人原则,而且不以为然。她已经让自己适应了和李孜的这种背离原则的关系。这正是玛莎跟左伊第一次谈话后无法说清的那个问题。

  但是,在我们继续分析之前,有一点必须明确。处在玛莎的境地,很少有家长能够洞察到隐藏在角落里的为人原则问题。大部分人会对作弊的事纠缠不休,因为我们知道哪儿出了毛病,在没有更好的解释之前,这大概是最好的权宜之计了。我们都可以学习玛莎的做法,即发现问题,离开一会儿整理思路,然后以新的认识再次和孩子对话。作为家长,我们完全有机会离开一会儿、抓抓脑袋、再回来解决问题。在情况不甚明了时,切勿仓促上阵、生吞活剥、莽撞行动。在作家长的艺术中,并非一切都那么显而易见。

  第二次谈话

  母女俩儿再次谈话时,玛莎应首先将话题引导到品行问题上来。现在讨论的应该是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在左伊和李孜的交往中,为人的完整和真实。玛莎需要帮助左伊认识到,她设置的假象,即使她认为是为了别人好,实际却损害了双方。对左伊来说,这意味着和李孜在一起让她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和同情心,而另一方面,李孜则失去了建立一种真正友谊、或扪心自问自查应该如果改变自己赢得真正的友谊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佯装朋友的时候,就会忽视或不相信自己的直觉,而直觉正是他们品行的内心指南。

  左伊的直觉告诉她,接受李孜的电子邮件并假装喜欢是不对的,但她没放在心上。李孜也给自己的直觉打了折扣,不愿相信自己和左伊的友谊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友谊。表面上她们似乎就像朋友一样-她们是共同违反禁止作弊校规的亲密伙伴,但这不足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她们也不是朋友。玛莎必须想办法让左伊明白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达到目的。

  那么左伊该怎么办?玛莎又如何能防患于未然,帮助自己的女儿呢?我们先看看她还没有做什么,她不应该做什么。

  玛莎并未仓促从事。她没有下命令:从今以后再不许和李孜来往。这样的策略可以暂时“解决”问题的一方面,但却忽略了关系到左伊处理好人际关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等关键性问题。除此之外,玛莎还能做些什么呢?很多!

  玛莎跟女儿谈话时,可以掌握主动,就她和李孜的关系提出问题,让她说说她觉得李孜是如何认为左伊是如何处置她主动发出的作业的。此外,玛莎还必须让女儿认真思考如果她不面对李孜、不讲清楚自己对发来的作业没兴趣,会得到什么好处。她甚至可以问女儿是不是需要帮她把这些想法告诉李孜。她当然应该搞清楚左伊说李孜需要朋友是什么意思。为了维持这一幻觉,左伊还会做些什么?和李孜一起做还是和别人?哪些事她不愿意做?她甚至可以认为或许是左伊害怕失去这种联系,才把自己推到了道德的边缘。

  最后,左伊说她不想让同学伤心,是不是在有意规避本该发生的冲突?这为我们提供了强调品行另一个重要方面的机会,即坚持原则有时意味着挺身而出、直抒己见,即使这样做让自己一时难过或不受欢迎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为什么作为父母我们要赞扬孩子在家里或在学校的每一个与众不同的主张的原因。这意味着当压力加大时,我们的孩子不会惧怕从众的压力,而从众心理总是让我们牺牲原则。

  晚安宝贝:家长守则之二

  薄波上床后,转过身去问妻子:“好了,妈妈,今天晚上我们的作业做得怎么样?”

  “我给你打‘良-’,或者‘中+’,我自己得的是‘待完成’。咱们要等左伊的结果。一个孩子为自己的朋友发愁,另一个孩子对自己期望不高,这就是我们的孩子。”

  这是薄波得到过的最低分数,但他说这是公平的,再说他对评分的“老师”也迷恋不已。然后他说:“做个四年级学生谈何容易,我看了作业才知道。我觉得自己好像顿悟到,皮特比我想象的要刻苦,作业的确不容易。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玛莎转过身来:“你也一样,也许我们两个都是这样。可别忘了皮特是四年级。”

  “你说的对。不过,我们的孩子一个会因为她的好奇和毅力而获得巨大成功,另一个会因为他的活泼和平衡让他在任何境况中保持良好状态。”

  “你也看到了这一面,真让我高兴。继续努力,你就会得到‘良’!”

  “总而言之,又是一个典型的星期二的晚上。”

  “只不过这典型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也这么辛苦啊?”薄波问。

  玛莎没有回答,她已经睡着了。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