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要忽视挫折教育(图)


  家教话题 

  嘉 宾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张修彦先生

  话 题 不要忽视挫折教育

  关键词 顺境 逆境

  挫折教育不可少

  文/张修彦

  自古逆境多出人才,司马迁受宫刑而写《史记》、孙膑被人掀了膝盖骨而著《孙膑兵法》……例子举不胜举(当然顺境也出人才,只是为数不多)。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逆境让人多受挫折教育,而顺境则更需要个人的坚强意志,而人的意志也有与生俱来的隋性。故而,一个孩子如若将来要有些出息,自孩提时代开始,多接受些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农夫只给小树浇半小桶水。路人批评他道:“我说老兄,大热的天,你只浇这么点水,不是在虐待它吗?”农夫笑笑说:“我这样做自有我的道理:水分不多,小树不得不将根须努力往地下深处长。这样,在刮风的日子里,它就能抵挡得住,长大了根深叶茂,好处无穷。”培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常常听说有些孩子只听得好话,听不得一言半语的批评;一遇困难、挫折、不能称他的心、如他的意,就会做出过火的行为来:或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死活不出来,任爹妈喊破喉咙,就是不理不睬;或动不动以出走、躲到同学家去相威胁;或从此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喝毒药爬高楼,开煤气抹脖子,吓得爹娘半死……最近听说华南一所高等学校一周之间竟然连着有三位同学跳楼,查其原因不外乎感情问题、四级英语没考及格之类……这都与从小接受的挫折教育过少有关。而在以前,少有听到孩子动辄为了点小事而寻死觅活的,这是因为一来当时他们多的是挫折和磨难,些许困难在他们眼里原是家常便饭;二来当时家里孩子众多,你感觉的爽与不爽,大人们顾己不暇,谁在乎你了?没人在乎,孩子自然而然也觉得没劲。而眼下,孩子成了家长心头的小皇帝,加上生活优裕,从小生活在以他为中心的顺境之中,一遇挫折便像是件泼天大事,自然而然地不去迎难而上,只想旁人帮他脱离困境,一时三刻脱不了的,便只打算逃避(跳楼什么的,正是最大的逃避)。

  晋朝大将羊祜讲过一句话:“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意思是说,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看似容易做时难,等你亲自碰上了,十件中总有八件或者九件是不会按照你的设想那样。日常人说的“心想事成”和“万事如意”,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什么叫“如意”?如意就是你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的现实正好吻合。你想得天花乱坠,风调雨顺,万事亨通;客观上则大自然却在按照自己的规律正常运转。于是二者方枘圆凿,格格不入。这样,人们往往不干事则已,一干起事来就会东一鼻子灰,西一额头疱,左支右绌,东扶西倒,焦头烂额,不尴不尬。

  因此,我们的家长首先要告诉孩子的是,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就要有不怕失败、敢于同艰难曲折作斗争的勇气。思想上要事先有所准备: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事,每做一件事,干十次有一次或两次马到成功就是婆婆万福,那七八次的失败,是属于正常的、可接受的,并不是人们有意与我过不去,更不是老天爷在故意刁难我。只要百折不挠,胜利一定会属于我!早在两千年前,孟老夫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老天爷要把重大任务交给这人之前一定会先磨砺他的心志,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肌体受到饥饿,空乏他的身子,一有行动就阻挠扰乱他的行为,以此来触动他的耐心,坚韧他的性格,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排除孟子的唯心主义成分,他写得多么的中肯啊!

  中外俗谚说:“褴褛衣内可藏志。”“志气与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它们伴在一起。”“无钱之人脚梗硬,有钱之人骨头酥。”“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斗争是甜蜜的。”……这里并不是说我们不要美好富裕的生活,而是说越是生活好了,越要注意锻炼意志。甜蜜的不一定全是糖啊,更何况即使是糖,也多吃不得,尤其对于孩子。相反,艰难一些的生活,多一些磨难挫折,对于孩子来说,也许不一定是坏事。

  近来有些富裕家庭将子女寄养在生活清贫的老师家中;有的爹娘与孩子签订合同,18岁后的生活、学习费用,全得向父母出借条,以期在他工作后一一偿还;有的父母千方百计让子女在校寄宿……凡此种种,结果是好是坏,我没有研究过,但是我理解这些父母的苦心。

  幼儿时,孩子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够不着的东西让孩子自己设法去取;看上去胜任的事放手让孩子去干,允许失败,多加鼓励,并不包办;告诉孩子,每干一件事,让你失败九次,只是每次失败了都得检讨方向与方法有无失误,如果失败了七次,第八次就成功了,那就是你赚了两次,值得庆贺了……

  谁不指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万一没干成大事,也许是孩子的先天有所不足,那也顺其自然吧!我们只希望孩子能做个堂堂正正挺立于天地间的人,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如此而已。只是若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有误,而让孩子一生平庸,甚至有负于人民,那么,做父母的就会心感内疚了。愿我们的孩子人人能成为一个于人于己于国家都有利的人。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