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专家认为送礼之风会影响孩子,家长最好的礼物是配合
送300元以上的红包,还是送交通卡或实物给暑期上门家访的教师才够意思?记者近日发现,为了接待暑期来家访的教师,不少家长给自己设置了一道家访红包心理坎,甚至有家长在网上发帖询问红包尺度,希望能够用红包换取老师对自己子女的青睐。
家长用红包换来教师青睐
记者在一知名育儿论坛上发现一篇“要不要给老师塞红包”的帖子。网名为“头大不是大头”的家长发帖说,教师电话说暑期要来家访,不知道目前红包的市场行情是多少。为了得到“标准答案”,该家长甚至设置了0-100元、100-200元、200-300元、300元以上、实物及交通卡等6个选项让看帖的家长投票。截至17日,一共有78名家长参与投票。其中79.5%的家长表示该在教师暑期家访时送交通卡等卡类表表心意;还有不少家长回帖说,送点超市购物卡、月饼票给教师比较贴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认为暑期家访红包不可不送,这样可以换来教师对自己子女的青睐,避免子女受到教师的冷遇。女儿在向阳小学读四年级的陆女士说,从女儿读幼儿园起,她就不忘给教师塞红包,这样一路下来,每次表演节目女儿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每次比赛、评奖的机会也总少不了她女儿一份,今年教师的暑期家访,她也不会忘记打点好红包。
也有家长认为,只要自己孩子优秀,根本没必要给教师送礼。女儿在华育中学读书的姚女士说,从女儿读幼儿园起,她家从未给教师送过一份礼,女儿的表现一直很出色,她也并没感觉教师因为没收到红包就对自己女儿有半点不公。女儿在交大附中读书的贺女士则说,她不希望女儿从小沾染送礼的不良社会风气,自己以身作则不送礼,不通关系。
教师收到红包感觉尴尬
“家长不要想当然地用红包来宠坏教师。”不少教师表示,家长的家访红包太烫手,他们只会觉得尴尬而不敢收。闸北区一所知名初中的林老师说,暑期去学生家家访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家长根本没必要塞红包,给她这个红包她也不敢收。上海中学高三班主任杨老师也说,用红包换教师青睐完全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她对所有学生全都会一视同仁,如果家长通过红包搞定其他教师反而会给子女一种“自己无能,全靠家长搞定”的负面心理影响,对子女今后的成长不利。她建议家长,与其为了家访红包的尺度问题心焦,还不如在教师家访时帮教师指路,因为现在很多小区位置太偏,门牌号码更是难找。
专家意见
最贴心的礼物是家长的配合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指出,家长给教师最贴心的礼物就是家长的配合。不少家长因为受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觉得办事不靠送礼不行,想当然地把这股不健康的送礼之风带进了校园。胡守钧说,暑期去学生家家访证明教师工作做得认真负责,家长根本没必要费劲心思给教师准备家访红包,只要配合好教师工作,与教师一起改正子女身上存在的毛病和缺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