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琰
言教身传的爱国教育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原名彭梦熊,因生他时母亲梦见一只可爱的小黑熊破门而入,后改彭飞,再改名彭桓武。前者意隐着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后者则是从张飞,岳飞的字号里各取中间一字,意蕴着对自己更高的目标。
父亲彭树棠是湖北省麻城县王岗乡人,系晚清举人,20岁补博士弟子员,肄业于两湖书院。因德学兼优,1897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政专科学校读书。回国后任湖北省师范庚壬堂监学。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日本夺占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殖民利益,后并吞辽东半岛。政势复杂,东北三省边务工作繁重,急需人才。总督择英举贤,调娴熟日语、精通法学的彭树棠任延吉边务公暑参事兼延吉开埠局坐办,掌管涉外事务。他工作尽责,对延吉边界白俄屡次挑衅都运筹帷幄消患于无形。后任民国第三任长春县县长。他手书“衙作禅堂心作佛,民为眷属国为家”对联,镌在自己的衙门口并以此为座右铭。他的敬业为民、两袖清风赢得了长春人民的爱戴,人民尊称他为“长春彭”。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党派纷争,作为主争派的他受到排挤,官越做越小。1919年政府嘉奖他“嘉禾章”,却又明确告知需花钱行贿。他拒绝行贿,愤而辞职。晚年致力于教育与慈善事业。
而母亲陈思敏的俭朴使他学会怎样用最低的标准生活;母亲的反叛性格,为生存、为前途坚强进击的精神则深刻影响着他,使他在人生目标的追求上百折不回。
父亲以国为家,为理想从政,为理想弃官的正直,还有给他讲的那些英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植了高尚的爱国情操。父亲的心灵感动净化他的灵魂,伴随他一身。
扶弱宽容的因材施教
彭桓武一出生就身体不好,疾病陪伴他整个童年甚至一生。彭桓武2岁时就能做简单的算术题,对数字感兴趣,四岁上学后更甚。数字符号对他有超常引力。在同学处借到一本《小朋友》,对里面的数学题很感兴趣,他在父亲鼓励下做好了寄去。他的解题得到编辑部高度赞赏,向他赠送《小朋友》杂志,一直到他不再是小朋友为止。
七年中他因病断断续续读小学:上过教会学校,私塾。更多的则是病休。这时往往母亲为他煎药,父亲则给他讲司马迁的故事,鼓励他勇敢地与疾病作斗争。还让他看《史记》,让古代的英雄事迹滋养儿子的身心。
小时彭桓武挺淘气,有一次将父亲书房夹层掏空,放入小煤炭、木柴、点燃。烟火四起,将父亲的书籍烧坏了不少。父亲救火后,语重心长地说:这多危险!好好读书将来造新式武器打击侵略者才是真正有志气!说得儿子低下了头。父亲这种爱护、矫正、鼓励、参与伴随着他整个少年。
一心为国的伟大功勋
彭桓武随着快乐、能干、会办事、全班第一的哥哥考入毓文中学并插入初三。他的知识在这里突飞猛长。数学高老师来自南开大学,教学逻辑严密,推理清楚,灵活培养学生。每次出五道20分题与二道60分题,让学生自己选做。彭桓武挑战自我,选60分的题。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物理并与物理结下不解之缘。杨老师来自北大,很会教书育人。彭桓武原以为物理公式是在整理实验结果时得出。他请教杨老师透镜公式,老师借给他普通物理英文教科书让他自学。他终于明白:公式只需要实验得出的折射定律就够了,其他都是用学过的三角、几何、代数运算。这是后来他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起点,使他终身受益。以后他在清华主修物理,选修化学,旁听数学,同时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学德语,读科学巨著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汤姆生的《科学大纲》等。成为著名的“清华四杰“之一。
在清华期间,父亲曾来北京看望儿子并问儿子大学毕业后的打算。当听到儿子说“还想上学”,父亲点头,说自己也不希望他回家乡,长春成不了大事。尽管已经丧妻的他需要儿子,但为儿子的前途他割舍了自己对亲情的需求。这是父子俩的最后一面。以后,他像父亲期望的那样,在云南大学任教,1938年赴英学习,1940年在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毕业并拿到哲学博士学位,1943年进行场的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一系列探索性工作,获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马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1945与海毕索勒.哈密顿合作研究HHP理论,发展了量子跃迁几率的理论,用能谱强度首次解释宇宙线的能量分布与空间分布,名扬世界。
1949年五月,彭桓武任清华物理系教授,11月筹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5年任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受命全面负责原子反应堆研究工作,1958后从事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的理论研究设计制造工作,做出杰出贡献。1982年获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授予“二弹一星”元勋奖章。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父亲的身影始终叠印在他闪闪发光的里程和荣誉里。难怪彭桓武一直到80多岁,还在会上谈起父亲对他心灵的冶炼,表达他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