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一章 瓢虫(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 14:31  非法智慧连载图书 

  陆翔风今年四十八岁。他在三十五岁以前几乎是一直在学习。他毕业于某名校的生物物理系人工智能开发专业,大学毕业后,又读了计算机的硕士学位。本来他可以在一个研究所有个很好的位置,可又匪夷所思地在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专业的学位。

  他在交响乐团当指挥的哥哥陆翔云开玩笑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要来抢我的饭碗吗?”陆翔风笑笑:“我们学音乐的目的不一样。你学音乐是为了艺术,我学音乐是为了技术。你研究音乐是为了让人愉悦,我研究音乐是为了知道音乐为什么能让人愉悦。你的归宿是艺术灵魂,我的归宿是大脑中枢神经。”

  在他专门学习的生涯中,最后是到国外读了医学院脑外科的博士。

  现在,他正式的职业是医学院脑神经外科的教授,偶尔会临床给病人做脑神经的手术。

  五年的时间匆匆过去。五年中,陆翔风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实验室和手术台旁研究他的“瓢虫”。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精力过人。他在研究的同时也密切注视着全世界有关电脑、生物医学的各种消息。一旦有了先进的发明成果——不论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只要他需要,陌生人都会不惜任何代价和方式搞到手,及时提供给他。

  陆翔风工作很辛苦,但心情舒畅。他从事医学研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样顺利而效果显著。

  陆翔风的外表英俊潇洒,虽然已是人到中年,虽说已是功成名就,但却没有一点慵懒迟钝的神态和情绪。医学院的同事们每次见到他,他总是那副精神焕发、朝气蓬勃的样子。

  他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手术的精湛在医学院都是首屈一指的。每届国际生物和医学年会召开的前夕,他都会收到措辞诚恳的邀请函。

  陆翔风经常光顾附属医院的病房。而且越是疑难病症,他越是要亲自诊断和主刀手术。

  因此,在这五年中,没有人想到他正在从事着另一项秘密的医学研究,更没有人知道他经常彻夜不归。妻子早已和他分手,他的儿子基本习惯“独自在家”了。

  大家只是渐渐地发现,最近一年来,陆翔风教授在医治脑瘫病人和精神病病人方面很有办法,甚至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往,医生在这两种病人面前是力不从心的。脑瘫病人不必说,那是大脑发育不完全。精神病人也只能靠药物控制和心理治疗,可是经过陆翔风教授的手术之后,情况却大有好转。

  效果是明显的,原因却无人知道。

  医学界和医学院都希望陆翔风“公布”他的“治疗方案”——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医治这些病人?

  陆翔风婉言谢绝。他通常是诚恳而谦虚地微笑着:“没有什么科研成果啊!无非是把活儿做细就是了。”

  人们哪里肯信!

  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陆教授有许多手术是不允许任何外人在场的,不但一般的医生不可以,医学院的院长也不可以。手术的时候,只有他的助手姜地在场。麻醉师和其他护士在完成准备工作以后一律离开。

  人们已经猜到,陆翔风一定有了特殊的发明或者用了什么神奇的药物,但他不愿意公诸于众。

  许多媒体早早嗅到医学院那位陆教授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将要诞生,于是死缠活磨地打探消息。一瞬间,陆翔风成了众目睽睽的神秘人物。

  当医学院的院长侧面向姜地了解的时候,这位沉默能干的不到40岁的男助手只是笑而不答。

  面对巨大压力,陆翔风却是稳如泰山。

  “我可以离开医学院!”陆翔风强硬地回答院长希望他说出真相的愿望。

  与其走掉一个天才的专家,不如让他安心留在医学院为广大的病人“救死扶伤”。

  陆翔风心里明白,表面上他医好了病人,其实正是这些病人帮助他完成了“七星瓢虫”的临床实验。但陆翔风心安理得,那些病人与其当“废人”,不如碰碰运气。况且陆翔风对此已经有了相当的把握!

  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五年的时间即将过去的一天,陆翔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忽而一言不发,忽而疯疯癫癫,胡言乱语。

  人们感叹地说:陆教授真是好可怜啊!他治好了许多精神病人,可他自己却变成了疯子。

  再后来,陆翔风突然死了,死于家里的煤气爆炸!

  追踪陆翔风近一年的记者们没有从陆翔风的嘴里探得一点儿他的“研究成果”。

  电视台在“昨夜星辰”的栏目里感叹:一颗生物医学界的星辰陨落了,带走了许多的秘密和无尽的遗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