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杀干预医师进驻上海中小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2日 05:57  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昨天(11日)是第六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由于开学后本市连续出现学生自杀事件,如何预防干预中小学生自杀,连日来成为沪上焦点。昨天,记者从市儿童青少年行为研究室和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本月19日,上海首支专业学生自杀干预队伍将进驻浦东某学校,帮助教师识别学生自杀的早期征兆。同时,今后本市将建立专业队伍“月访”学校模式,对学生自杀干预。

  学生自杀大多可以挽回

  “来医院儿少心理门诊的,约一成是有自杀倾向的”,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陈文红医生告诉记者。在这些人中,有的是因学习压力过大、父母期望太高而想自杀的,有在学校因同学间人际关系不和睦或受老师批评而产生冲动性自杀愿望的。“有自杀意念或倾向的孩子,三分之一为人格障碍,三分之一属于社交技能缺乏,三分之一是患有抑郁症或早期抑郁状态”。

  “自杀是一种‘传染病’。周边一个学生的自杀,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有自杀意念的学生。”专家表示,探究近期在沪发生的学生自杀系列事件,专家表示,一个共同特点是盲目和冲动,自杀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这和成人自杀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学生自杀是完全可以挽回的。”

  有自杀倾向应转移注意

  昨天,就读五年级的明明再度来到少儿心理门诊做心理治疗,这已是他两周内第三次接受专业疏导。“他的情绪已基本正常,再没有提过要杀死老师然后自杀的话了”,妈妈钟女士告诉记者。陈文红透露,明明性格胆小、顶真,对老师的批评非常害怕,常常被同学取笑。三年级时,一次上课受到老师批评后,明明当场扑到窗口要跳楼,被老师一把抱住。两年后的这个学期,刚开学两天,他又因为和老师发生争吵而产生了从教学楼跳下去的念头。

  像明明这样的孩子,常常缺乏安全感,对周边人不信任,心理过于敏感。这也是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专家建议,在开学、考试这样的关键时候,家长老师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异常症状,不应简单下定论“你错了”、“你应该……”,不妨先陪伴学生做些让他愉快的事转移注意力,同时要尽早带孩子去找专业心理医生解决问题。

  专家传授老师识别技能

  为了减少学生自杀悲剧再次发生,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本月19日,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少儿心理科专家将首度进驻浦东一学校,和教师开展一对一沟通辅导。陈文红透露,他们将帮助教师识别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学生,并及时把他们送到心理门诊,让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援助。

  据悉,这一“月访”学校制度计划每月进行一次,并逐渐走进全市中小学。陈文红表示,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更好地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中来,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 (记者 顾金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