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本来是培养孩子兴趣、开发他们智力的地方。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却使一些幼儿园变得日益“小学化”。一年级孩子进校时,“两极分化”现象就比较严重,有些孩子已学了相当的知识,而有的孩子却几乎是“白纸”一张。由于“小学化”倾向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和宗旨,因此,教育部门再三要求,不允许“小学化”现象在幼儿园存在。但是,记者最近在兰州市一些小学采访时了解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兰州市一些幼儿园依然存在,并且“小学化”已经给小学教学造成一定困难,也给一些遵从教育规律,不进行幼儿“小学化”教育的家长带来了苦恼。 小学新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出于对自己在农村度过美好童年的回忆,杨老师对女儿的教育放得相当松,送孩子进幼儿园时没有找上课的幼儿园,也没有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只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但是随着今年秋季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杨先生的苦恼也就随之而来:“孩子根本跟不上班里其他同学的进度,有时连作业的题目都弄不懂。别的小孩1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我的孩子则要3个小时。”
据杨先生介绍,由于他们在学前没有刻意教孩子学拼音、识字,一年级入学以后,孩子刚开始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题都记不清,不知道从第几页写到第几页。小学减负以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大多数一年级孩子都能在10分钟至20分钟写完,但杨先生的女儿由于教辅作业中的生字太多,每次做作业都需要父母协助,先帮着她把题目中的生字逐个认完,然后再开始做作业,所以每天晚上都需要3个小时才能写完作业。每每看到女儿做作业的吃力样,杨先生非常后悔,认为这是自己当初守规矩带来的恶果:没进“小学化”幼儿园,结果进小学却吃了亏!
记者从一些小学了解到,如今,小学新生差距明显拉大,有的在幼儿园已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基本学完。有的能认读所有拼音字母,认识数百汉字,流畅朗读课文;有的已学会了100以内加减法,能背出乘法口诀;还有的认识许多英语单词,能用外语简单交流。但也有部分孩子,没有这些知识积累,需要老师从头教起。对这些基础“两极分化”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学好已成为小学面临的难题。许多老师采取的办法是,对程度好的学生,给他们一些课外教学资料,让他们“吃饱”;对“白纸”类学生,则利用课余时间义务补课,或要求家长参与辅导,使他们尽快能达到班级平均水平。
对于杨先生的自责,教育专家与校长都表示不必要,因为在幼儿园提前学了一年级课程的孩子未必就比没有学习的孩子聪明。据城关区一所小学校长介绍,一年级新生“两极分化”现象在各个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但这种现象不会拉开孩子之间的智力水平,虽然幼儿教育“小学化”使一些孩子过早地接受了不少的知识,但并非天生聪慧,而是在幼儿园提前学习的结果。根据他们学校一些学生的经历,有的孩子进校时所学知识就超出别人一大截,过了一两年就和普通学生一样了。而有的孩子一开始成绩并不起眼,但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很快就冒了出来,关键是看孩子有没有激发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