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年,走进都市村庄一些小学和幼儿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标语:“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采取超越孩子成长规律的方式,让幼儿园孩子过早地接受小学课程。
专家称,这样的做法,从表面看好像是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其实却给正常小学教育造成了许多麻烦和问题,并且正越来越多地凸现出来。于是,幼小衔接问题开始成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一堂课引来众多老师和家长
1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郑州分校外国语小学的王国平校长在该校会议厅就幼小教育衔接展开讲座,来自郑州市数十家幼儿园的老师和数百名家长认真聆听。
王校长用“抢跑”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做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像让孩子在起跑阶段‘抢跑’,使得孩子一入学便处在热剩饭的阶段,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接受新知识的心理等均不健康。另一方面,按照国家教育大纲正常走的实验类幼儿园孩子第一个百米就输在对手面前,家长和孩子会由此对素质教育产生质疑。所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可谓得不偿失。”王校长说。
▲▲幼小教育的四大不同
据介绍,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学习过程与模式有了很大改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课堂用时长短、课节多少不同:小学一年级每节课40分钟对于刚从幼儿园升级到小学的孩子来讲,是第一个变化,而且每天的课节也会排得很满,一般为7到8节课。这样的变化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坐住板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适应问题。
二、授课模式的变化:一般来说,比较正规、规范的幼儿园,在新的幼儿教育大纲指导下,都能够注重体现“玩中学”的游戏教学模式。事实也证明,这是幼儿阶段的有效教学方法。小学一年级的新课程教学思想虽然也支持这样的教学方法,但毕竟不同于幼儿园。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在幼儿进入小学前对孩子进行一些适应性调节。
三、规范要求的不同: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中的个性随意行为,进入小学之后就变成了统一和规范,如课堂中的坐姿、举手回答问题以及许多集体行为的要求等。为此,学前预备阶段最好做些相应训练。
四、作业与考评的出现:无论是数量、要求还是形式,一年级的各种作业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任务。还有考试、分数以及排名次,若无一定的准备,都会对他们造成心理负担。所以,不妨在孩子进入小学前做些与小学学习类似的培训。
▲▲对众多幼儿园和小学的调查
连日来,记者在郑州市徐寨、柳林、路寨、小李庄等一些都市村庄幼儿园以及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幼儿园等实验类幼儿园和郑州师专附属小学等处做了关于幼小衔接的调查。
“过去我们严格按照《幼儿发展纲要》进行教学,现在不得不随波逐流,开始部分小学课程,以迎合家长们的愿望。”金水区某幼儿园的张老师对记者说。
“孩子送到这里就是学习的,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我们的孩子却傻乎乎的,连个字和加减法都不会,显得太没有面子了。”管城区某幼儿园孩子家长郑先生说。
▲▲如何应对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两个领域同时都在探讨的问题,大家很大程度把目光投向了教学领域和课程内容的对接研究。其实,对幼儿综合品质包括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认知模式和社会知识等的研究可能比前者更重要。目前部分幼儿园之所以争着教授小学课程,一方面是受家长急功近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幼儿园教育缺乏成形的东西,很多幼儿园和老师不知道该教给孩子什么。”郑州师专附属小学的师贵鑫校长说。
郑州市教工幼儿园大班的李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在幼小衔接问题上经过多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大班下半学期,他们会对孩子进入小学做一些铺垫性的准备,教一些拼音字母、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主要从学习兴趣和习惯方面打基础,但不会把小学课程搬过来。这样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会感觉到他们基本功扎实,学习态度好、素质高,非常省事省力。
谈及自己学校的做法,王国平校长称他们针对幼小教育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如下一些有益的探索:
构建接近小学的课程模式基础:实验班实行日课程按课时计划安排,上午两节,下午一节。其中电脑课、体育课、体育芭蕾课由现有小学教师承担。数学开设蒙氏数学课,语文强化分享阅读,社会与科学仍由幼儿教师承担。特长课按小学模式进行。
强化心理适应的训练基础:进入小学后课时加长了,孩子的注意稳定期和集中性都要加强,所以,他们在实验班开拓了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如自编一些注意品质与简单思维品质训练课程。
强化生活适应的训练基础:自理、自立能力是进入小学的一个台阶,实验班需要尽量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包括生活中的独立就寝过程,也包括他们现在已经在做的班级责任分担训练等。
强化独立学习管理能力训练基础:幼儿阶段,孩子学习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实验班的一项任务便是,在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模式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责任编辑:夏天)
本文转自:大河报 记者 辛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