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彩书评:与孩子一起省察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 18:15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与孩子一起省察生命

  文/孟迁(《成长》杂志社主编)

  难道有一天连我们也必须死吗?

  大人为什么要工作?

  为什么有的人贫穷、有的人富有?

  为什么我天生是女孩?

  圣诞老人究竟住在哪儿?

  您有过被孩子问得张口结舌的经历吗?面对孩子的问题,除了“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是呀,这是为什么呢”、“你说呢”、“妈妈(爸爸)也不知道”、“让我想想”,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孩子和哲学天生很近,又往往很远。哲学源于惊奇,而孩子初临人世,有其天生的好奇和敏感,他们的天真和稚气里包含着智慧的种种萌芽,此所谓“近”。孩子的询问对象是大人,“成熟”的大人们有着太多的司空见惯和麻木无觉,那些关于宇宙、自然和人的命题远不如增加薪水、达成生意、孩子上一所好的小学重要,大人们大多只关心目标,而不怎么在乎过程、意义和自我,此所谓“远”。

  其实,一个孩子应对他的生活,并不比一个父亲应对他的生活容易和简单。如果孩子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探讨,那他的命运一定是和同龄人不一样的;如果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后和孩子一起思考和探讨,那他的生活也必然因此优化。

  倘若你果真如我所想,那么,何怀宏先生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或许是我们的一个机会。我相信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的收获将和孩子一样充盈,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得到相互的启发。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未经省察的人生也是不容易过好的。当我们烦躁、焦虑、抱怨时常感到无望无奈,就算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也不能让我们幸福时;当我们渴望爱却总也未曾获得时,当我们对自己缺乏信任、对孩子充满担心时,当我们对事务无法判断、对自己不能理解时……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哲学。所有的困惑和困难,并非因为我们不聪明、不强大,而是我们不懂得。我认为,懂得并把心放对地方,从而更好地生活,这是哲学的本质功能。

  何怀宏,这位被季羡林先生称作“精彩”的作家,这位世界顶尖大学的哲学教授,这位在南极历经生死的旅者,这位现实中生动的丈夫和父亲,恰值谈哲学的好年纪。所以当他面对女儿向他提出来的各种生命问题时,他没有回避,也没有搪塞,而是认真地思考,与她一起探讨。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不仅是对孩子所提问题的回答,更是对孩子哲学思考的一种鼓励和引导。哲学的启蒙,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来完成。当我们真的手捧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不要一口气读完它,那样我们会因错过而后悔。

 

  父亲的宣言

  文/薛涌(《一岁就上常青藤》作者)

  今年春节前,快二十年未见的老友何怀宏及其家人不期到访,请我带他们去波士顿郊区、以梭罗而闻名的瓦尔登湖游玩。一场大雪扫了我们的雅兴,他们夫妇和六岁的儿子一起被封在了我家。好在我有个九岁半的女儿,家的旁边有个非常美丽的湖。我哄骗怀宏:“去不了瓦尔登湖没关系,反正当年梭罗骑自行车也跑到这个湖边玩过,你也算是没有和你崇拜的文豪交臂而过了。”我到底是否真哄骗了他,实在不得而知。反正我这个没有诗人气质的大老粗,对付起有诗人气质的朋友来也只有这套伎俩,算是尽力而为了吧!

  我跟怀宏本不是太熟,曾经在他人大的宿舍中寄宿过一夜,知道他有妻女。可惜当时还是单身汉的我,眼睛总情不自禁地盯着校园里的女孩子,对他的家室并不感兴趣,他也不会对牛谈琴。这次重聚才发现二十年前不认识的怀宏,我们竟然同属“父亲党”。大家相处一天,全跟着两个孩子转,话题、心思也都在孩子身上,谁也懒得谈学术了。

  他走后两个月,给我寄来他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我则正好出版了《一岁就上常青藤》一书,可见“父亲党”们干的事情多么近似!这一点翻翻目录就知道:他的书中有一节叫“心存感激”,我的书中则有一节叫“让孩子在感激而不是怨恨中长大”;他说要“相信自己”,我说要有“正向心理循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强调“义务的份量”,我同样提倡“培养一个负责的孩子”;他讲“承受困难”,我则讲“忆苦思甜”……

  翻译过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皇帝的《沉思录》的怀宏,对价值观念本身沉思不已。他称《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一书记录的,便是他想对孩子说的一些话,是对女儿的问题的一个回答。实际上,他要界定的是做父母的价值观念,特别是那些父母特别希望传给孩子的价值观念,比如生死观、发展观、审美观、个人与社会观,等等。

  在《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的开篇,他就讲了“生命的幸运”:实际上,每个生命都承受着人类近二十万年的历史。你父亲如果不是那天灵机一动造访一位朋友,因而和你的母亲不期而遇,就没有你的存在。如果你的祖先或祖先的祖先、或祖先的祖先的祖先有一点闪失,就不会有你的家系。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比中了世界最高的彩票的概率还低不知几百、几千倍的奇迹。据说中了世界最高的彩票可得几十亿美元,可是,这一做梦也不敢想的机会,对许多人来说是最大的惊奇。但是,我们的存在本身,则比这个惊奇要惊奇得多。怀宏用古罗马哲学家的风格,循循善诱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这被遗忘的、视而不见的惊奇上,然后顺理再写“心存感激”,写人的成长所得到的哺育。这样层层递进,讲明孩子安身立命的道理。

  怀宏的贡献,在于提醒父母在生命链条中的伟大使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存在是多么大的造化。这是我们教育的核心,是人类需要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厘定基本的价值观念非常重要,怎么把这些价值观念传授给孩子,怎么创造一个环境让孩子自己总结出这种价值观念?这还要靠读完此书的父母们自己好好思考。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哲学家

  文/秋季(书评人)

  这是一位父亲对一个女儿的叮咛,字字句句,都是刻骨的关爱。

  这是一位父亲对一个女儿的教诲,句句字字,都是生命的秘密。

  这本图文版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是何怀宏教授送给女儿的礼物。在书中,他写了自己想要对女儿说的一些话,而其中的一些问题,正是她向他提出来的。当然,这些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因为当我们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慢慢长大的时候,便会开始陷入一种深深的苦闷甚至恐惧之中;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心里开始出现了有关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涉及到生死与自然,比如:我们的生命来自何处,它又去向何处?每个人的生命是否都是一个偶然的幸运?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或应当怎样?

  有的涉及到苦乐与目标,比如说:人是否都追求快乐和幸福?生命中是否就自然而然地包含着痛苦?我们渴望激动人心的快乐,但我们所过的生活却是平凡而又单调的,怎么办?

  还有的是关于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比如说:谁是“我”?或者“我”是谁?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确实,生命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满满的都是爱。

  一直幼稚地以为,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是爱,无时无刻的嘘寒问暖是爱,顺从包容我们的任性骄纵是爱。未曾想,他们对我们精神上的远离、人格上的塑造帮助,更是爱。

  可曾想过:那些大人们一直避而不谈的东西,恰是孩子们最愿意探索的奥妙?比如生命的本源,比如死亡的突至,比如困苦的境遇。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哲学家,当父母给予无限关爱时,孩子更愿意做的,便是追问生命。这种追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接近于一种哲学的探索。哲学这个词,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似乎只有那些端坐于书桌之旁、执教于大学讲堂的教授,才有资格谈论此道。殊不知,任何一个人的生存之道,便是自己的哲学依据。当然,这里所说的哲学,并非那些形而上的理论和概念,而是一种与心契合、有所了悟的境界。

  所以,当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向每一位父母提出种种匪夷所思的疑问时,便是在进行他们自己的哲学探索。只可惜,现如今的父母们,不是怒颜呵斥,便是敷衍了事,如此一来,孩子们便逐渐丧失了其作为哲学家的追问精神,而日益沦为庸碌的众生之一。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中,何教授并未回避孩子的种种奇谈怪论,即便她说“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的时候,他也是以一种朋友的姿态,与其共同探讨,直面死亡这个黑色话题。

  确实,哲学并非是只可远观的高深学术,它仅仅是用于培养人类思考的工具而已。正如何教授在书中序言所写:“也许,这些思考和体验能有助于正像我的孩子一样成长着的你们。”

  当孩子以一种探索的姿态立于我们面前时,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只需引导其思考。除此之外,最好的帮助,便是袖手旁观。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谈生命 少儿读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