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4日电:“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你们能快乐长大!”今年“五一”时值新华中学95周年校庆,半个世纪前的老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伍小平回到母校,与中学生们亲切交谈,在学生中引起一阵“追星”热潮。在与中学生的座谈中,伍院士一再感慨地说:“中学时代,应该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她把50年前和今天的中学生活进行对比后,坦言:“现在的中学生和家长都太累了,长期在过重的学业和心理负担下生活,将可能抹杀年轻人的热情和创造力!”
对比1
50年前:作业少没竞赛学习是乐趣
今 天:课程多竞赛多比大人还累
“现在的中学生负担比从前重多了,不仅要上各种课程,还要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和竞赛。”伍院士说,现在的中学科目多、内容难,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的中学生比大人还累!”回忆起自己的中学生活,她直言:“中学教育不能寓教于考,而要寓教于乐。”
伍院士回忆,“教我们数学的张庄容先生让我觉得,学数学简直是一种享受。”当时中学生作业不多,更是很少有课外习题,“张老师经常进行随堂考试,但并不排名,谁都有考不好的时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很自然、很顺理成章。可不像现在的孩子们每天被山一样的考试、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来。”正因为没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更没有艰深的“奥林匹克赛”等各种竞赛,反而让当时的学生心中始终保持着对学习只有热情而没有负担。每到放学后或是假期里,“研究难题”成了当时她们几个爱好数学同学最喜欢的活动,用伍院士她自己的话说——“实在是其乐无穷!”
对比2
50年前:自发组织无关升学
今 天:为上名校拼命报班
“现在的家长很辛苦,给孩子报奥数班、美术班、英语班等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主要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希望孩子能进名校、多掌握技能,又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家长们只好拼命给孩子报班,导致学生的负担雪上加霜,结果两代人都身心疲惫。”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伍院士目前是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根据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她认为,负担过重可能会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我是个体育爱好者,那时一下课,操场上就大球、小球满天飞。”伍教授快乐地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我的同学中还出了女篮和游泳等项目的国手呢!当时,我们的业余生活特丰富,社团活动非常多,但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的。”伍院士称,当时同学们自发组建艺术团,大家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的舞蹈、乐器等,还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不过,我们那时参赛获奖与升学完全没有关系,同学们都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