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宁波“十证入学”事件的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5日 09:33  法制日报 

  新闻:宁波外来工子女就读需十证(图)

  为了让孩子在宁波市入读,在这里打工的安徽民工张春水这几天正犯愁。按照宁波市的规定,作为家长的他必须向学校方面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养老保险缴费单”等十个证明。在学校门口,蹲在地上的张春水为难地对记者说,如果少一个证明,我孩子今年就没办法到这里上学了。

  在采访中,许多在宁波工作的外来人员都表达了与张春水同样的感受:孩子在宁波上学咋就这么难呢?

  在采访中,当地政府也大吐苦水: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宁波,中央财政支持的教育资源却没有跟着来到宁波。面对如此之重的义务教育任务,宁波地方政府确实不能承受之重。

  外来子女入学需十证齐全

  北仑区蔚斗小学门口的招生告示至今仍清晰可见:“①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证明;②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已取得暂住证或临时居住证1年以上,领取暂住证或临时居住证后无行政拘留以上处罚记录证明……”

  6项条件后,“学校验收以上证件后,新生方可报名。以上证件如有缺少,则不予办理报名手续”告示被用黑色加粗后,格外醒目。

  “看看证明齐了没?”工作人员敲着笔告示,提示李玉红说。

  “来了3次,总算齐了。”李玉红笑着从包里掏出一个文件袋,小心翼翼地将证明材料一份份拿出打开,摊在桌上。

  十个证明包括家长双方的身份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原籍户口本、子女无监护人证明、《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报告单》、养老保险缴纳单、劳动合同、无行政拘留以上的违法行为记录等证明。

  李玉红对记者说,为了补齐这些证明,她已经一个星期没去上班了。5年前,她举家从江苏来到宁波打工。今年孩子该上学了,早在4月初,李玉红就开始忙碌了。“就怕学也上不成,还丢了工作。”

  6月下旬,在学校公布的招生名单里,李玉红看到了自家孩子的名字。两个月的担忧终于尘埃落定。

  抬高门槛是为了甩包袱

  相比李玉红的幸运,肖扬则不走运。

  今年初,肖扬从四川老家来到宁波打工,“当时觉得这里环境不错,一个月后老婆孩子都接来了。”肖扬摇摇头说:“这回瞎了,如果读不起民办学校的话,一家人都得回去。”

  宁波市委党校一位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市285万外来人员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13.4%。按此计算,仅“需养老保险证明”一条就能将大半外来人员子女驱逐出公办学校。

  “我们学校是根据政府下发的招生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办法的。这也是出于对学校教学管理稳定性的考虑。”一位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每年转校学生达上百人,其中90%以上不办理任何手续,给学籍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在《北仑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公告》中,记者看到这样的规定:需要提供学生家长无行政拘留以上的违法行为记录证明。“这是哪儿跟哪儿啊,你是《法制日报》记者,给评评理———是不是家长违法犯罪了,孩子就没书读了?”在宁波市采访时,一位家长问记者。

  宁波市为什么将外来人员子女的门槛设置得那么高呢?

  “我们也很为难。”宁波市教育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地人口不断流入,而本地教育资源相当有限,公办学校实在力不从心。“设定高标准的目的说穿了,就是想靠政策来控制入学规模。”

  这位负责人介绍,2005年外来人员子女在宁波市接受义务教育人数为15.5万人;2006年,19.3万人;2007年,21.4万人……2000年以来,宁波市外来人员子女以平均每年两万余人的速度迅速增长。

  “2008年年底,宁波市外来人员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24万人,占宁波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负责人说,目前,宁波市已率先取消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即使不考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人数逐年增长的因素,仅按2006年的规模计算,以每位学生每年教育培养经费3000元计算,宁波市各级财政支出就已经超过6亿元。

  “外来人口流动了,其需要受教育的子女也随之流动了,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的教育资源却没跟着流动,教育重任都落到外来人口流入地肩上,成为地方政府不能承受之重。”负责人说。

  无视外来工的贡献是短视行为

  与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相比,当地儿童只需提供户口簿、免疫接种卡、健康手册和学前教育登记卡即可入学。

  “荒唐!”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建华听完记者的介绍,感到十分震惊。“设置这么多条件,简直就是诛连,这是社会发展的严重倒退。”

  杨建华介绍,浙江省目前有外来人口1800余万,是仅次于广东省的第二外来人口大省。“十五”期间的统计显示:这些外来人员对浙江省GDP的贡献率达到21.4%。从改称外来人员为“新居民”、“新浙江人”起,浙江省对外来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7年,浙江省成立了全国首家市级新居民独立服务管理监督机构;前不久,又刚刚出台了全国首个《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

  “外来人员子女入学,要求提供十证的做法与浙江省对外来人员服务管理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2005年宁波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2.17%,平均到外来人员子女不足1%。而外来人员对宁波GDP的贡献率始终维持在20%以上。宁波市委党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说,“究竟是节约1%,还是舍弃20%,这值得考虑。”

  浙江省教育厅一位人士介绍,近年来,省内中小学入学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办资源不足,还可以借用民办资源嘛。教育资源不是问题。

  “说到底还是地方保护主义,将外来人员视为本地财富的掠夺者,却无视其贡献者的身份。”杨建华认为,相比眼前利益,决策者更应具有长远眼光,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外来人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外来人员越多,经济发展越快。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外来工子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