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牌教练称奥赛是正餐之外的甜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4日 10:13  湖北日报 

  ——访华师一附中奥赛金牌教练周斌

  湖北日报消息 上月,华师一附中学生王睿博以全球最高分,夺得在英国剑桥举行的第41届国际化学奥赛金牌,这无疑让众多热衷于奥赛的家长、老师增添了更大的希望和动力。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奥赛产生了兴趣,继而产生许多疑惑:什么样的学生能获奥赛金牌?自家的孩子是否适合参加奥赛?那么多人热衷于奥赛到底值不值?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王睿博的指导老师、华师一附中最年轻的金牌教练周斌。

  奥赛并非极少数天才的游戏

  奥赛分多个层次,以化学竞赛为例,每年的5月举行省级预赛,优胜者参加9月的全国化学竞赛初赛;初赛40名一等奖中,前20名有资格参加10月省集训队,从中选拔5人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的决赛即冬令营。

  冬令营一般在第二年的1月份举行,选拔前20名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在严格的集训选拔后,选出4名同学组成国家代表队,参加7月份举行的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周斌教练认为,冲进国家队,那只是极少数的人能实现的目标。如果目标是参加全国初赛,通过化学竞赛能够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了解到更多有趣的化学实验,那相当多的同学都可以参加。

  周斌介绍,每年武汉市参加全国初赛的同学有几千人。在全国初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获奖,这些奖项是对学生化学特长的一个最好的证明,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同时,这些奖项还会给升学带来一定的支持,学科竞赛有优异表现的同学一般会得到大学的青睐。

  周斌建议,只要对这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他功课没有明显的跛腿现象,学生可以大胆地加入到学科竞赛的行列中。

  金牌种子选手看素质

  在华师一附中,入学之初,学校会通过考试选拔学习优秀的学生进入理科实验班。此后,再由各科教练选择不同竞赛学科的学生。“我在选拔学生的时候,不太在乎初中获得了多少奖项,智力是否超群。”周斌坦言,自己比较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周斌眼中,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各个学科学习的协调性(不偏科);思维的逻辑性和人文素养的协调性;智商和情商的协调性(不能性格孤僻怪异);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态;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对基础知识学习的踏实性;个人主义和集体荣誉感的协调性。

  周斌在理科实验班从事竞赛教学已有6年,他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各科均衡发展的学生,往往在竞赛的路上更有持久力,越往后面优势越明显。

  王睿博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他在高一刚加入化学竞赛小组时,排名并不靠前。高一快结束时,才开始排位第一,随后在历次选拔和比赛中均名列前茅。

  这其中有何奥妙?周斌解释,其他学科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方法,对化学的深入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化学学习要求思维的逻辑性、空间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做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周斌经常要求化学竞赛小组的同学到数学、物理、生物组的同学那里,跟他们探讨那些学科的知识,开阔视野、充实自己。

  奥赛是否该正本清源

  年初,关于取消奥赛成绩与高考保送挂钩的消息,一度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热点。关于奥赛的争论,周斌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

  第一,教育者的态度。周斌表示,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不同,奥赛的味道就截然不同。他认为,如果学校和教练,搞竞赛的出发点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而不是为了眼前给学校或者教练争得一个名誉,那么这项活动就会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周斌介绍,华师一附中的理科实验班经历了13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北大、清华,国内国外发展得相当好,深受大学和社会的好评。

  第二,参与者的态度。周斌告诫学生和家长,不能太功利。大家都希望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基础,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竞赛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正餐之外的一个甜点。如果正餐都没吃好,就不要去吃其他的。如果不是学有余力,硬逼着孩子去学,只会带来两个后果:孩子的负担加重,甚至影响其正常高考科目的学习;这样也会给竞赛带来负面影响,使社会对竞赛产生误解,不利于竞赛的正常开展。(记者江卉 通讯员曾艳 实习生谭骊)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奥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