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动物吧】2009年8月下
本栏目内容选自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我最好奇的108个科学奥秘大发现”丛书之《恐龙传奇史》。《小爱迪生》被授予独家选编权。
恐龙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吃饭、休息上了,它们的生活就没有别的活动内容了吗?
恐龙生活也丰富
白天找吃的
恐龙白天大都是在寻找食物。对于吃素的植食性恐龙来说,觅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把它们那个大肚子填满,也要花不少时间呢。
至于肉食性恐龙就更要努力了,它们要捕猎,猎物还会拼死反抗,所以它们捕食也不轻松哦!
偶尔休息下
在吃饭的间隙,恐龙也会休息一下,小恐龙就和伙伴们嬉戏、玩耍,成年恐龙或者围在一块“聊天”,或者独自放松一下。
更重要的生存练习
填饱了肚子,恐龙们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植食性恐龙要练习逃命,而肉食性恐龙要练习捕猎,这些都是它们要生存下来必备的本领。它们之间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所以双方都丝毫不会放松。
怪问题
恐龙为什么喜欢群居?
很多恐龙都是群居的。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为了安全,就团结起来防御敌人的进攻。一些肉食性恐龙成群结队,是为了方便捕猎,它们一般会先围困猎物,再发起进攻。
鹦鹉龙——我没“武器”,只能逃了
“天啊!怎么又来了!”
我的名片
姓名:鹦鹉龙
家族:角龙类
身长:1—2米
年代:白垩纪早期
恐龙长了鹦鹉嘴
鹦鹉龙由于长着一张酷似鹦鹉的喙而得名。它居住在低洼的湖泊或河岸地区,主要吃柔嫩多汁的植物。觅食时,它会用坚固的喙把植物的根切断,然后再用牙齿把植物嚼碎。
无奈的逃跑
鹦鹉龙不像角龙类恐龙,它没有吓唬敌人的尖角和颈盾这类“武器”,因此,当它受到威胁时,只能逃跑或躲起来。
沙漠里的化石
最早的鹦鹉龙化石,是在蒙古南部的戈壁沙漠里被发现的。
不过,在我国,还发现过一家子的鹦鹉龙化石呢!一群小鹦鹉龙紧紧围绕着一头成年鹦鹉龙,这些小鹦鹉龙的长度才23厘米左右,真是袖珍型的恐龙宝宝啊!
尾羽龙——像鸟却不是鸟
“你见过会跑的鸟吗?”
我的名片
姓名:尾羽龙
家族:兽脚类
身长:70—90厘米
年代:白垩纪早期
长得像鸟
在我国辽宁活动的尾羽龙,看上去跟一只鸟没什么区别:个子不大,头又短又高,喙短短的,浑身长满了对称的羽毛,特别是尾巴末端长着一束像扇子一样的尾羽。
却不是鸟
要分辨它是不是鸟类关键是看骨骼。尾羽龙的骨骼构造表明,它是一种奔跑型动物,根本不会飞,而且它的前肢上有指爪,这也是它不属于鸟类的一个重要证据。
羽毛什么用?
尾羽龙的前肢、掌部还有尾部都覆盖着长羽毛,身上则长满了短绒羽。这些羽毛可以用来保暖和吸引配偶。
你知道吗?
奇怪的胃石
尾羽龙是肉食性动物,可是人们在它的胃里发现了现代鸟类胃中常有的胃石,可以用来磨碎和消化食物。人们只能猜测,大概它也吃植物吧。
角鼻龙——集体行动
“角再大些更好!”
我的名片
姓名:角鼻龙
体重:1吨
家族: 兽脚类
身长:4—6米
年代:侏罗纪晚期
独特的短角
角鼻龙的鼻子上方长着一个短角,两眼的前方也有类似短角一样的突起,十分特别,一眼就能认出来。它们主要在北美大陆的草原上或者树木茂盛的平原上活动。
典型的肉食者
角鼻龙是肉食性恐龙,既然是吃肉的,它的上下颌(hé)当然非常有力,而且嘴里的牙齿就像两排刀子那样尖利而弯曲。它用两条后肢行走,奔跑中一条大尾巴掌握方向。差点忘了,角鼻龙的前肢短小,不过力气可大了,指端还长着铁钩一样的爪子,用来抓取猎物。
群居更安全
角鼻龙处在侏罗纪晚期,那时候,比它个头大的肉食性恐龙可多了。要是不小心,它也会成为那些大型恐龙的点心,所以它们一般都是集体行动,安全嘛!
你知道吗?
神秘的角
角鼻龙鼻子上的角到底有什么用呢?有人说是用来自卫的,可是小了点;还有人说是争夺首领地位时的“武器”,可也没有证据。这个谜会由谁会解开呢?好期待呀!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