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男孩危机不仅仅是学业还凸显教育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5日 08:37  羊城晚报 

  中国青少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与两个儿童心理学博士对男孩危机做了一年半的研究,近日,孙云晓开始系统地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孙云晓 李文道

  1男孩学业落后:从中小学向大学蔓延

  近年来,中国在促进教育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女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参与率逐步提升甚至超过男生的同时,其学业成绩也超过了男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

  有研究者对2002年重庆市6000多名高中生的会考成绩的统计发现: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学习最好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除了在传统的文科(语文、英语、政治、历史)上的成绩显著高于男生以外,在数学和生物这两门男生的传统强项上得分也显著高于男生。笔者对高考状元的统计发现: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状元郎”已成过去式,“状元花”则更为贴切。

  更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学业落后现在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男生的学业成就远远落后于女生。笔者对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的性别分布进行了统计:2006-2007年度,在50000名获奖者中,男生17458人,女生32542人,男女生比例为1:1.86。2007-2008年度,在49983名获奖者中,男生17367人,女生32616人,男女生获奖的比例为1:1.88。而这两年女生占总人数比例都未超过59%。

  同时,2007-2008年度,在教育部颁发国家奖学金的所有2287所高校中,有1785所高校中男生获奖人数少于女生,所占比例为78.05%,342所高校男生获奖人数多于女生,比例为14.95%,159所男女生获奖人数相等,比例为6.95%,大学男生学业落后的范围是全国性的。

  国家奖学金是我国最高水平的大学生奖学金,男女生如此悬殊的获奖比例和范围均表明,在大学校园中,“男生危机”已相当严重。男生学业落后乃至失败对个体和社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学业落后容易使个体产生习得性无助并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最终有可能形成失败型人格。学业失败更可能会影响个体将来的收入水平、职业选择、婚恋选择,并与失业、犯罪、吸毒、离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有关。

  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在英国,近些年的考试结果表明,女生几乎在所有的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即使在传统的男生优势领域,如数学和科学科目上,女生也与男生达到旗鼓相当的成就;在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表明,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离开学校,人数比女生多,年龄也比女生小。年轻女性要比年轻男性更愿意上大学,更可能读到毕业,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国的《商业周刊》曾这样断言:“在美国各地,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

  2男孩危机:危机的不仅仅是学业

  更糟糕的是,男孩问题并不仅仅限于学业,男孩在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面临更多的“麻烦”。

  男孩的体质危机令人忧心忡忡。我国自1985年开始进行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20多年来,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他们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指标上却连年下降。1985-2005年20年间,7-22岁城市男生肥胖的比例由0.19%飙升至11.39%,城市男生肺活量累计降低304亳升,乡村男生肺活量累计降低312毫升。2005年,6-22岁城市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31%,乡村男生为44.88%。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首次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这样说:“我倒不是关心我的锻炼问题,我关心的是现在青少年学生们的锻炼问题。”温总理说:“其实,身体是非常重要的,要强国需强志,要强志需强身。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后代只有坚强的体魄,才能够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男孩的体质危机不仅给自己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给未来的国民素质埋下了隐患,而且直接危及到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近年来,征兵工作就面临着热情高、体质差、合格率低的尴尬现状,其实就是男孩体质危机的具体表现。

  许多男孩还深陷心理危机,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8年发布的数据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男性青少年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男性约比女性高出7.18个百分点;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比例达68.64%,远远高于女性的31.36%。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儿童青少年阶段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男孩的社会适应也不容乐观,毋庸讳言,男孩是一个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体。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孩。2007年,全国工读学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达86.30%,是女生的六倍多。对此,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威胁社会秩序的不是暴力和犯罪,而是男人。”

  在未来社会,男性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转型,劳动力市场正逐渐向知识型和服务型社会转变,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将越来越少,体力的重要性也将日趋下降。男性在就业市场上的先天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正如学者所言:“在职场上,技术第一次使得男性的睾酮催发的肌肉优势变得不那么重要,继而变成了无关紧要,现在甚至成了一个缺点。随着以服务和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经济不断崛起,人际关系和完成多重任务的能力成为职场必备,而这些都是女性的专长。”

  3男孩危机凸显教育危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女孩教育问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保证入学机会到改善教育质量,女孩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然,教育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女孩成长的因素,例如,学校的教材仍倾向于将女性描述成被动的、居于从属地位的人,限制了女孩性别意识的发展,在就业领域仍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性别歧视,一些女大学生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对待。但是,在关注女孩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将教育的关注点投向男孩,因为男孩的学业成就、体质、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所面临的重重危机都与现行教育模式有密切的关系。简言之,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

  首先,现行教育模式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女孩不同,男孩更倾向于以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男孩的大脑与女孩大脑相比,更多地依赖动作,更多地依赖空间机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而女孩由于大脑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联系,她们具有更为复杂的感知记忆存储能力,对声音的语调更为敏感,因此更倾向于通过谈话和运用语言交流学习。同样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男孩的大脑就要比女孩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他们也更容易表现出瞌睡或坐立不安的行为。

  其次,现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使他们精力旺盛,也让他们需要更多的运动。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这些行为倾向都与男孩体内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当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被要求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几个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足的课外活动,但事实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因为有些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甚至拆掉了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械,春游、秋游或远足之类的野外活动更不敢组织,社会实践也是少而又少。这使得男孩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场所,他们擅长的方面———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勃勃生机,在学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认。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最后,现行教育模式没有注意到男孩发育落后于女孩的事实。研究证实,从胎儿起,男孩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落后于女孩,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才能真正追赶上女孩。在动作发展上,女孩的精细运动技能走在男孩前面。在身体发育上,女孩达到成年身高的一半、进入青春期及停止发育的时间都比男孩早。在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上,男孩的大脑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走向成熟,有研究指出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域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在心理发育方面,英国学者Geoff Harman的量化研究指出,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研究还表明,在自制力和言语发展上,男孩的落后尤为突出。

  教育公平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因此,在女孩教育突飞猛进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男孩所面临的问题,改变教育中不利于男孩发展的因素。我们认为,促进男孩发展并不意味着削弱女孩发展,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性施教,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