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他的老师连续两天留作业说要孩子用自己的名字和家长的姓名作诗,这么小的孩子哪会,最后只能家长费尽心思帮他完成。”“我女儿的班主任要求孩子办一份手抄报,而且要打印出来,还得是彩色,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近日,笔者陆续接到一些家长的“抱怨电话”。从这些家长口中,笔者了解到,如今,作业已不仅是孩子自己的事,很多家长都为其所累,而且其中还出现了不少问题。针对此事,笔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创新作业家长“代劳”
“老师太有创意了,让办一份打印出来的手抄报不算,还得是彩色的,好不容易做出来了,老师又说字太少,下次一定要注意。”说起这事,董先生有些哭笑不得,表示这还是家长帮忙做的呢。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不止是“电子作业”,现在许多诸如“姓名诗”、“千字文”等花样翻新的家庭作业都遭到家长的质疑,认为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儿子正读二年级的齐女士担心,像那些孩子独立完成不了的作业如果家长不插手,要么作业完不成要么做得不好,“孩子总是被点名肯定受不了,家长脸上也不光彩”。所以,每逢有难度的作业,齐女士都会动手帮孩子完成,“说到底,这种作业绝大部分都是家长做的”。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虽然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家校互动、共同教育好孩子,但这些作业已经成了他们难以招架的负担。
作业签名令人烦恼
笔者采访中发现,不少低年级的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都会加上一条“要求家长检查、签字”。
赵女士说起孩子作业签名的事,直言“签名签到手软”。“几乎天天要签名,而且一签就不止一个”。从一年级开始,赵女士每天都要协助孩子完成作业,从头到尾检查好后在作业本和课本上签上名字,有时候同一门功课还要签好几个名,比如背诵的、默写的、会认的、会读的等等。
“好多作业都是给家长留的,感觉自己像从一年级上起似的。”赵女士坦言, “而且,这种签名制度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惰性,他认为有家长把关就粗心大意,而我只能每次去帮他纠正。”
“上班本来就很累,但孩子的作业又不能不管,有时感觉比自己读书还累。”张先生的女儿刚读小学一年级,但帮女儿检查作业已经让他觉得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