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强 / 本刊编辑
在人物作文中,家人、老师和同学都是最常见的题材,其中“同学”又是写起来最为轻松的一个——想想看,作文中出现的家人,多半都是你的长辈,老师就更不用说,于是在作文的内容选择、遣词造句上,多少都会有一些顾忌。而写到“同学”,因为是平辈,自然可以放肆一点——当那一重因世俗伦理而形成的无形压力被祛除之后,反而更容易写出精彩的文章。就如我所预料的一样,本期收到的三篇主题为“同学”的作文,质量都要比写长辈、写老师更上一层。大家都很好地掌握了“由事及人”的原则,而让人物在笔下显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不至于变成一副二维的“肖像画”。
在之前的作文教室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人物写作的技巧要点。今天,借这样一个相对轻松的选题,我们不妨来谈一些人物写作中,一些并不常用,但一旦用到,却有“锦上添花”之效果的写作技巧。
首先便是幽默。
其实,当我们怀着“轻松”的心情,开始动笔写一篇关于“同学”的文章时,我们本能地会挑一些好玩的事情来写。就如童昊天同学和朱逸霏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他们各自“同学”中最有趣的一个或几个来写。但幽默感这样东西,却是不能强求的,事实上大多数人都相信,它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才能。当幽默感表现在文字上,也是同样——有些人就是能够想出那些妙不可言的比喻,让人忍俊不禁。比如童昊天同学将他的三位同学分别喻为三种西方画派,让人觉得新奇有趣,眼前一亮。而朱逸霏同学的《我们班的王某人》一文中,虽然采用了大量的俗语、绰号、俏皮话,试图表现出一个场景片断的好笑之处,但读起来难免让人感觉有堆砌之嫌,且影响了语义的流畅性,在水准上,就要输童昊天的《同学》一筹了。
实际上,大多数的俗语、歇后语、绰号,以及来自网络的那些俏皮话,都称不上是什么高级的幽默。对于那些自觉缺乏幽默感的同学,引一两个来活跃一下气氛即可,切不可通篇堆砌。
那么,怎样的幽默才是“高级的幽默”呢?“高级的幽默”有没有技巧可循呢?
虽然幽默感无法练习,但行文中的“高级的幽默”,却的确是有技巧可以抓的,其要义就是——夸张。
……
(节选,更多内容请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