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往远方的列车》导读
姜若华
《开往远方的列车》是一本图画书。但不是给很小的孩子看的那种。它的画风,写实而有意境,要有一点阅读能力的学生看,而且,那深沉美丽的情感,也需要有一点人生阅历的读者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滋味。
1850-1920年,美国把一些孤儿运送到西部,给那些想要孩子的人家领养。伊夫·邦廷(本书的文字作者)和罗纳德·希姆勒(本书的绘画作者)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一趟运送孤儿去西部的列车行程。玛莉安就是那个等待妈妈认领的孩子之一。
玛莉安这个名字,本身就有苦难的意思。她被母亲遗弃,妈妈没有信守诺言圣诞节前带她回家,而她却一直相信妈妈在西部等待时机接她回来。于是在被挑选的时候,她虽然没有被挑中,但是还在暗暗庆幸,因为那些人不是她的妈妈。不是她的妈妈自然不会从她平庸的容貌中燃起钟爱之情。可是人人都不选她,连她的妈妈也似乎不来见她。玛莉安一方面挂念那些被别人接走的伙伴们,一方面为自己的未来伤心。妈妈为什么不来接她呢?所有的孩子都被接走了,我的妈妈为什么还不出现呢?
当一个女人安慰似地给她一个苹果,而不是挑选她回家的时候,泪水模糊了玛莉安的视线。她要的不是安慰,不是怜悯,是专属的钟爱。在最后一个叫“远方”的车站,一个矮矮胖胖的女人和一个驼背男人等在那里,只有一对夫妇,也只剩一个孩子。玛莉安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妈妈,她缩在角落中对照顾她的卢小姐说,“我……还没……还没有……准备好……”
但是那个胖女人会用专注的眼光看着玛莉安,就像知道她不被人要的痛苦,即使心里还在等待自己妈妈来接。她了解玛莉安的痛苦,也知道如何开导这个女孩。
“我知道,我们也不是你想要的(父母)。我和洛克结婚的时候,已经很老了。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可以找到更帅的丈夫呢。……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会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玛莉安看出这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妇,尽管他们结婚的时候已经年纪大得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尽管他们好像都不漂亮富裕。但是,玛莉安肯把妈妈身上最后留给她的一根羽毛送给这对夫妇。胖太太从容地把白色的鸡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好像它本来就应该呆在那里一样。
玛莉安准备好了,去迎接一种崭新的生活。在新的环境中,和新的父母一样,孕育爱,过新的家庭生活。或许不是每个坐上开往西部的列车的孩子都像玛莉安一样幸运。从前面的文字和图画中,我们知道,有些“父母”只是想为自己的家庭出入新的、年轻的劳动力。在西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强壮而健康的孩子是稀缺的。但是上帝的一双手,是为那些心中有梦想和希望的人创作奇迹的。如果你肯顺服它的带领,经受得住种种失望的考验,最终得到的永远比最初想要的还好!
……
(节选,更多内容请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