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伊夫 · 邦廷 著 / (美)罗纳德 · 希姆勒 绘 / 刘清彦 译 / 河北教育出版社
“玛莉安,这就是我们要坐的火车。”卢小姐说。
萝拉紧紧抓着我的手。
列车长沿着月台走过来,他问:“女士,这些就是孤儿吗?”
卢小姐直挺挺地站着:“一共十四位。”
列车长说:“我们在车尾特意为你们加挂了一节车厢。”
大男孩儿负责提皮箱,我们拿剩下的包包,卢小姐提着急救袋。上星期,我看见她在提袋里装了毛巾、药品和草药,免得在车上被传上跳蚤。当然,我们这些“圣克里之家”的小孩不会有跳蚤,但是从别的收容所和街上来的小孩儿就很难说了。
“去找收养家庭吗?”列车长问萝拉,“哇,你好可爱啊!”
“谢谢。”萝拉说。她虽然只有五岁,可是在“圣克里之家”,他们很早就教我们要有礼貌。
“祝你好运。”他对我说,“听说西部有很多人想收养小孩儿。”
卢小姐说:“没错。”
“不过,今年到西部去的人没有去年多。”列车长又说:“1877那年的孤儿人数最多。”
我们上车了。
火车上的椅子很硬,我让萝拉坐在靠窗的位子,我们可以在脏脏的玻璃上看见自己的影像。她穿着有亮晶晶钮扣的蓝色新外套,软帽下露出耀眼的鬈发。我也看见自己瘦长的脸,一点都不好看。我知道萝拉一定是第一批被选走的人。
“玛莉安?”她又抓着我的手,“他们会不会相信我们是姐妹?我们看起来不太像,可是我不要和你分开,如果他们要把我们分开,我们就别去……”
“嘘!”我轻轻出声。
但是卢小姐已经听见了。“你们说什么?”她问,“就算假装姐妹也没有。”她的语气缓和下来,“听好,大多数人只要一个小孩儿,不要因为惹人不高兴搞砸这件事。”
没关系,我对自己说。我的手指慢慢滑进口袋,摸着那根柔软的羽毛。她会在那里,她一定会要我。
火车开动了。我们快速平稳地前进,经过货车场、许多旧房子、一排排晾在屋外的衣服、仓库,然后进入乡间,那里有好多树,树上结满了苹果。我知道苹果长在树上,却从来没有见过。
卢小姐要我和另一个大女孩儿,拉起毯子隔开男孩儿和女孩儿。她打开其中一个行李箱,把旧衣服递给我们,要我们换衣服。
她说:“我们可不希望你们在第一站就看起来脏兮兮的。”
然后,她拉着毛毯让我们换衣服。我们把新衣服叠好,放进皮箱。
过了一会儿,我们用卢小姐带来的面包做三明治,还喝了很浓的罐装牛奶。天黑后,我们就互相倚靠着,坐在位子上睡觉。
车轮整晚不停地发出低沉的声音。
咔嗒,咔嗒,
妈妈,我来了,等等我。
到了芝加哥,我们把所有的东西搬下车,换乘另一班火车,继续赶路。
离开纽约以后,已经过了好几个白天和夜晚了。现在,窗外只剩下一片起起伏伏的、望不到尽头的草地。
卢小姐说:“这里叫大草原。”她摊开自己带来的地图,指给我们看。卢小姐曾经带其他孤儿做过这样的旅行。她告诉我们,现在该换新衣服了。
刚换好,就听见有人大喊:“伊利诺伊州普特维站到了!”这是我们的第一站。我们的最后一站是爱荷华州的远方站。
小月台上有一群人在等我们。
“呼!我的老天爷啊!”桑奇看见那么多人,喘了口大气。桑奇和他爸爸从英国利物浦搭船到纽约,后来爸爸就离开他了。桑奇说话的方式有点滑稽。
他跟在卢小姐身后第一个下车。
月台上有个男人,他有一台用三角架支撑的大相机,那里还有几匹马、马车和汪汪叫的狗。我一看就知道妈妈不在那里,她可能在更西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