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程乃珊《上海是个大舞池》
赵长天 / 主编
程乃珊用一个比喻“大舞池”来概括上海,这样的写法,也很有特点。
程乃珊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静安寺附近,那是上海中心的中心,是最繁华热闹、最具有上海特点的地区。她又采访过大量的“老上海人”。所以她是一位对老上海非常了解的作家。她笔下的上海,是全国人印象中的最上海的上海。
这篇文章处处扣着“大舞池”,写最适合这个舞池的是“节奏越来越急剧抑扬、明快奔放、炽热又细腻”的探戈舞。因为上海城市拥挤,“探戈舞不需要太大空间,方寸之间,进退之中,东方与西方、开放与约束、传统与出格、挑衅与应对,只要配合默契,就演绎出令人眼花纷乱的舞姿。”这样来概括上海的特色,是别具匠心的。
然后,作者从舞会的入场卷,从舞池的规则,从舞池里的男人和女人来写上海的特色,虽别出心裁,倒也相当贴切。文章特别强调上海人生活的精致:“面条下得软硬适中,加上一勺火灼笃滚的、细火熬出的高汤(最廉价的猪骨汤),再撒上一层切得细细的、碧绿生青的葱花,最后毫不吝啬耍上一坨猪油,如此一碗大众化的面条还有一个十分灿烂名字:阳春面……
(节选,更多内容请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