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同题范文:城市生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31日 18:47  略知一二 
图为:内文配图

  周惟菁 / 记者

  我所熟悉的城市只有上海。

  我从小在上海郊区长大,高中时跨区跑到另一个郊区上学,读的大学地处上海的“下只角”杨浦区,毕业后跑到中心城区徐汇区工作,最近又辗转至金融中心陆家嘴。

  对于城市生活,因为有郊区生活的经历相对比,我自觉有一些发言权。

  可以说,每一个工作日,我都与这个城市共呼吸,踏着相同的节拍。

  每天早上,城市就以拥挤不堪,几乎有点可憎的面目迎接我。

  我记得早晨7点半挤地铁的时候,有一名男学生顽强地举起MP4猛打游戏,这款时髦的MP4几乎贴着我的左脸,右面的老伯伯正用尽蛮力在空隙中展开免费报纸的一小块,盯着上面的豆腐块念念有词。而我正对面的女孩子,也颇为好学,她的双手已经被挤得变形,几乎把书盖在自己脸上。

  上地铁的时候,我是被人硬挤上去的,车厢门夹着我的大衣,好几次都关不了门。好不容易关了门,我掉转个身子,几乎像壁虎一样趴在车门上,抬头一看,车门上面写着警告:“不要倚靠车门”。等到下地铁的时候,我又一次被人硬推出来,踉跄了好几步,才能缓过劲来。

  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说得上愉快。身体不同部位要么被胳膊肘抵着,或者膝盖顶着,最愁人的是,我还得找地方搁这张脸,免得和别人脸贴脸,显得极为尴尬。

  地铁的人群就好比无数个树枝,四肢如同枝枝杈杈,相互盘根错节,勉勉强强地糊成一团,随着刹车往前往后地来回倒,车厢里还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哎哟”声。

  也许这糟糕的交通已经到了普通人的忍耐极限,但是过了上下班高峰时期,你就得夸起它的好来。

  如果计算得当,绕开高峰时间,我们早晨可以去外滩散步,上午可以去博物馆看图,下午去图书馆游逛,傍晚去商场购物,晚上可以在梧桐树下漫步。四通八达的交通带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多年前上海的一位前市长曾经告诉市民,未来在上海区与区的交通不会超过1个小时,当时很多人并不相信,转眼间13条地铁让这个许诺已经大部分变成了现实。

  我所举的交通这个例子,只是城市生活诸多矛盾的一个点。比之更为复杂的是,对城市生活观念的不同理解,其背后折射的心态更是难以言说。

  很多人告诉我,他们不喜欢上海。这个城市到处是急匆匆赶路的白领民工,被夹在公车门口还在奋力往里一搏的上班族。他们的生活看似被高房价所奴役,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养老都是他们心头的忧愁。

  这几天,我常常在半夜回家。在寒冷的冬天里,与众多夜行人擦肩而过。我们心里思忖着要为明天的生活打拼,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给一旁的同行人送一个温暖的眼神。

  有一个离开上海的朋友说,上海是一个“魔都”。不错,高位的房价,昂贵的生活成本,让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走投无路,他们的自嘲里透着对生活的失望,他们从梦想一族迅速沦为拜金一族。

  ……

  (节选,更多内容请阅读杂志)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