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强 / 本刊编辑
这次的主题“我生病的日子”,是个满特别的题材。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首先,它是一个“让人开心不起来”的题材,对于那些写作文非开心事不写的同学,想必是个挑战;其次,因为这是个每人都会经历,但并不常在作文中写到的题材——所以这个主题不会像某些冷门的主题一样,因为没经历过而没东西可写,但也不会像另一些已经被写了又写的主题一样,已经有了固定的思维和模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俗套”。它是如此特别的一个主题,可以没有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任由你发挥,同学们可以看到,本期作为分析范文的三篇作文,作者的角度都完全不同——所以同学们遇到这类主题请不要害怕,觉得无从下笔,其实这恰恰是你展示自己真实作文水平的一次机会。
在谈及具体的写作技巧之前,需要请同学们注意的是,写作那些不怎么让人愉快的事,是每一个同学都必须学习、必须掌握的技巧——你以后要写的作文内容不可能全是好事、开心的事,而在作文中,对于那些糟糕的、不幸的、令人难受的事的记述往往更具力量,感染力更强。以本期的三篇范文为例,陈萧涵同学写的《我生病时》对于“父母不在,自己看病”这件事做了完整的叙述,小作者所经历的痛苦对于读者来说也仿佛历历在目,显然这样的文字比常铮同学的《当我生病的时候》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常铮同学的《当我生病的时候》所犯的毛病,恰恰是跌进了以往写作文时的“俗套”,总要从一件事中总结出什么道理,即使是坏事也要让它变好事——殊不知,“坏事变好事”是同学们写类似题材的大忌,削弱了“坏事”本身所带有的力量,让文章变得寡淡无味。
所以,在写“糟糕的事”时,要掌握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多叙述,少总结,不要硬生生地“把坏事变好事”——至于欧·亨利所写的那类故事,运用的是“黑色幽默”的表现方法,那是非常高级的写作技巧,对于情节安排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恐怕是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学生们难以企及的。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老老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为好。还没学会走就要学跑,难免弄巧成拙。
那么在写作“糟糕的事”这样一个自由度非常大,同学们又不是很熟悉的题材时,有没有实用的写作技巧呢——当然是有的。
那就是制造戏剧化的情节,让故事显得跌宕起伏。这一技巧几乎在所有记叙文中都可以通用,但在写“糟糕的事”的时候,作用就尤其明显些。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遭遇倒霉的事的时候,仿佛一切事都会变得不顺心,“不要以为这已经是最糟糕的事,总有更糟糕的事在前面等着你”——倒霉后还有更倒霉的事,这就是戏剧化情节的一种。而在走霉运时,任何一点好运气都会被看作转折——它们中有些的确是转折,而有些只是小起色,这是另一种戏剧化的情节。如果能把这两种情节交织在一起——比如当你遇到一件“糟糕的事”,在你的努力下,眼看事情有了一点起色,或你遇到了一点小小的好运,但没想到后面还有更糟糕的事发生——这样就能够吊住读者的胃口,大大增加故事的可读性……
(节选,更多内容请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