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鸣 / 小学校长
这个季节,在街头巷尾,你随处可见色泽晶莹,果实饱满的葡萄。紫的、绿的、暗红的,若你读过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心中,必会浮起这样一段文字: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不过,你可别以为,咱们现在在水果铺子里看到的,就是汪老先生笔下的这璀璨琳琅的“葡萄”。
看,他又写道:
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哈哈,原来,咱们看到的,已经是被喷过“波尔多液”的磨砂玻璃呀。
《葡萄月令》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作品,它还有一个名字《关于葡萄》。而我,更喜欢《葡萄月令》这名。月令,本是《礼记》篇名,指的是农历的每个月的气候与物候。这文,写的就是葡萄从冬眠到发芽、上架、浇水、喷药、掐须、“膨大”、着色、下架复又冬眠,每月的生长及农人的劳作过程。用“月令”做题,极其贴切。尤其是这“令”字,让我想起元曲中的“小令”,在读时,就平添了一份音韵之美。
孩子,若你爱朗读,我则建议你,《葡萄月令》是可扬声诵读的文章。你听: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你再听: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你是否从中听到了欢乐的节奏,愉快的音律?这就是《葡萄月令》最别致的语言。阅读之间,你的眼前,会出现一个个农夫,扛着锄头,在田垄上唱着农歌的模样。那歌声,就在文字的节奏之间了。
《葡萄月令》不仅有韵亦有色、有味呀。单这开篇一月之一句: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便让你读得心生喜欢,那隔年的葡萄藤此刻便如富有生命的婴儿一般,在心里活活泼泼地酣眠。
……
(节选,更多内容请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