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强 / 本刊编辑
“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大概是自“作文教室”开设以来,最简单、最容易写的主题之一了——因为自你记事开始到现在的任何一件事,或是一段时间中的几件事,甚至仅仅是对某个事物认识的改变,都可作为题材,“难下笔”的事大概永远都不会在面对这样一个主题时发生。
但容易写,并不意味着容易写好。
在开始教大家写作技巧之前,先给大家说个故事。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有个叫做曼森·洛克·维姆斯的美国牧师,他相信任何故事都是道德故事,后面都应该有教育意义,一辈子都在编各种这样的故事给小孩子看。现在么,他的故事早已经过时,都已经成了经典的“陈词滥调”,连爷爷奶奶们都不再给小孩子讲了——其中最著名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就是《华盛顿家的樱桃树》。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曼森·洛克·维姆斯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本期“作文教室”的学生范文中,我一下子就看到了两篇《华盛顿家的樱桃树》——那就是张浩然同学和张艳玲同学所写的《成长的故事》。我只能说,在考试中,这会是及格线以上的作文,说不定还能得个“良”,但绝不是“好作文”。
我们曾一再强调学生在初学写作时要敢于表露“真情实感”——我在此要特别解释一下“真情实感”的含义。所谓“真情实感”,首先是不能为任何“教育意义”服务的;所谓“真情实感”,是你在写下这些文字的同时,心里也能泛起涟漪,而不是没有任何感觉的;所谓“真情实感”,是不能掺杂任何杂质的。在学习写作初期,真实的表达非常重要,如果因为追求“教育意义”之类的东西而牺牲了真实的表达,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显然,周依如同学写的《我战胜了恐惧》更符合一篇“好作文”的标准。这篇作文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也无法告诉你任何道理,但是读者却可以读得出“真实表达”有多么可贵和动人。
好了,回头来说“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本身。
由于主题本身的宽泛性,具体的写作技巧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条,恐怕就是“甄选”了。也就是说,在这么多年里,有无数可以写的素材,究竟挑哪一件来写呢?
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写的,当属无数个“第一次”——想必大家对“第一次……”的印象都会特别深,写起来也会特别有感情……
(节选,更多内容请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