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复旦二附中预备班(2)班 王明森
我很喜欢一句名言:“一所学校就是一本书。”当小学这本厚书的最后一页缓缓合上,心中不免流淌着伤感。
是啊,五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但和曾经的老师、同学共度的快乐,却永远在我心中。毕业典礼前那最后一场考试前,教室空荡荡的,我的心也空荡荡的。考试结束,楼下响起一阵欢呼:“放学啦!”同学们茫然地望着对方,似乎不认识一般。一股伤感袭来……
6月28日,毕业典礼。我看着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长、同学一个个走上讲台,又一个个走下来。我什么也听不进,脑中一片空白。这一切都结束了吗?
恍惚过后,我已身在教室。老师动情地讲述五年来的酸甜苦辣。一股伤感击中我的眼睛,一滴热泪滑落下来。告别了老师,我又一阵恍惚,身体不受控制地下楼,躺在操场上,和同学大哭一场……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校园的。因为我在寻找,寻找我渴求的东西。在漫无目的的寻找,绕着教学楼几圈后,我放弃了,开始观察学校:原来学校到处都有小小的蒲公英。
我不忍心把它摘下来,那小绒球多么可爱!一阵风吹过,种子飘在空中,开始了旅行。可那不是我要找的东西。
楼梯口的右侧有一双脚印,因为是纸做的,已被人流踏得没了轮廓。那是我要找的吗?不是它。我继续探索。
我无果而返,看着校门;两扇刷着黑漆的铁门,因为过度陈旧,表面已经部分脱落,一副威严却有些悲凉的样子。但这也不是。
走出校门,几个同学在等我:“别忘了在你家开的party哦!”我答应了一声,在人群的簇拥中前行。我回头一望。
上课铃声响起。
同学们停止了脚步,呆呆地回首望着。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东西!我悲喜交加,这铃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伤感降临。母校啊……
母校,我一定会记住你,直到永远!
编辑点评:
小作者在读复旦附小的时候有投来作文,在我刊上发表。现在,小作者长大了,读预备班了,再来看现在的作文,文字也成熟了许多。
在这篇作文中,小作者用很饱满的感情,来书写恋恋不舍而又如影相随的小学时光。那么小作者是怎么书写的呢?通过一个个场景的转换,文字积累起了一种复杂的情绪:离开与回首。
情绪最终落在小作者要找的东西——学校的铃声上,这成为了一种深刻的记忆符号。
有感而发,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