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少儿 > 正文
最近多次听到妈妈抱怨,《好饿的毛毛虫》这么有名的绘本,孩子就是不喜欢听。这种情况其实是很普遍,因为它确实是一本很难讲的绘本,难就难在它的字太少,情节太简单。
从讲读来说,绘本大体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故事绘本,这种绘本主要是让孩子听故事,情节比较有趣比较复杂,妈妈们顺着文字读就可以。另外一类就麻烦了,我叫它“功能性绘本”,最典型的就是明天出版社的这本《好饿的毛毛虫》。它的功能和精髓全部在文字之外,需要妈妈们深层次挖掘,确实不是每个妈妈都能很好的讲读。
以《好饿的毛毛虫》为例子,它全文328个字,不会讲5分钟念完,如果真讲起来一句话可以讲半天,连续一星期讲不完。
比如:“他开始去找吃的。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
仅仅通过这一句话,你至少可以教宝宝4个内容:
教数字。拿一个苹果教宝宝认识“1”,教他说“1”,告诉他“1”是什么意思。
教量词。一个苹果,一根黄瓜、一块蛋糕,告诉宝宝“个”、“根”、“块”有什么不同。
认日历。找个日历本,教宝宝认识星期。
教认知。教宝宝认识苹果,教他发音、教他识物、让他摸摸苹果,切一块让他舔一舔,尝一尝。
现在我想问:“你家宝宝会不喜欢这个绘本么?”他听了故事,学了数字,认识了苹果还吃了苹果。然后,关键是然后还有梨子、李子、草莓、棒棒糖一堆东西等着他吃,他会很开心很期待你继续讲下去。、
这仅仅是《好饿的毛毛虫》在启蒙阶段的讲法,宝宝大一点之后,同样还是这本书,你可以教他英文数字,英文量词,英文的单词,英文的星期。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就明白了,这本书的巧妙之处,不在于故事多么动人,也不在于化茧为蝶的生命颂歌,甚至不在于鼓励宝宝学毛毛虫吃各种东西。这本书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在宝宝认知阶段,能提供无可比拟的巨大的信息量。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详细的讲一本跟《好饿的毛毛虫》同类的绘本,叫做《小老鼠与数字奶酪》,这套书一共10册,我摘第2册作为例子,详细的讲一下,希望对大家能有些启发。首先我要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社交启蒙绘本,不是数学数字绘本,绝多数妈妈都会搞错。
下面这几种情况大家是否遇到过
宝宝喜欢巴结大孩子,却拒绝跟同龄人交往。
喜欢旁观别人玩游戏,却不知道如何加入
明明跟小朋友在一起,却自顾自的玩耍,没有交流
1和2属于“社交慵懒”,就是他习惯了在家里听从大人以及跟熟人交往,缺乏社交主动性,3则叫“平行游戏期”,宝宝处于社交的起步阶段,正在向“合作游戏期”迈进。
社交从来就不是天生的,需要家长的培养和引导,而公认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故事和游戏。我们就来讲如何通过这个社交启蒙绘本-----《小老鼠与数字奶酪》来引导孩子开展社交。
第一册 前情提要(重点讲第二册哦)
小老鼠“1”是一个孤独的宅男,它独来独往并且以此为乐。它不跟其他老鼠玩却与一只叫做“10”的猫成了朋友,并且约定每月聚餐。
不跟同龄人交往,却跟“大孩子”猫成了朋友,这就是你家那个有点“社交慵懒”的宝宝哦。主要原因是,他之前习惯了服从和跟随家长,因此缺乏主动性,下面我们就要用故事引导他主动社交。
第二册(两个人游戏)详细讲读
马上到跟“10”聚餐的日子了,他们要吃“1”从没吃过的炒面,在这一页要跟宝宝说:“你是否也像小老鼠那样,乐意尝试一些新东西呢?”
表妹顽皮鼠“2”的到来,打乱了“1”的生活,这让他很不适应(社交退缩),而且他认为跟“10”聚餐就要泡汤了,因为他认为“10”只喜欢跟他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比较“独”,此时我们要提出问题:“真的会这样么?”随着情节的发展,宝宝会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表妹来了以后,他们一起打牌、弹圆片、捉迷藏玩得很开心。
他又买了一套刀叉、一个盘子、做两份饭。
这是很关键的一段,很多宝宝在两岁时会遇到“平行游戏期”,也就是喜欢一个人玩,哪怕旁边有同龄的小伙伴,也是自管自开心。家长要利用故事,反复强调----单人游戏和双人游戏的区别,让孩子体会其中的乐趣,慢慢的孩子就会进去“合作游戏期”。
他们还跟“10”一起聚餐,出乎意料,“10”很喜欢他的小表妹,完全不是“1”想象的那样。
“10”甚至还邀请她再来
“1”很惊讶:“你不是不喜欢有太多老鼠么?”
“10”的回答很经典:“猫是会变的嘛。”
借这句话,顺势引导一下宝宝,是的一切都是会变的,一切都是可以变的,你,是不是也需要有些变化呢?
第三册(三个人合作)小老鼠“3”是一个鲁莽而热情的肌肉男,他来帮“1”和“2”拿高处的奶酪,却闹了很多笑话。
第四册(四个人分组游戏)小老鼠“4”爱运动,没有运动细胞的“1”说:“你们三个人划船吧,我当观众就好”但是,怎么可能呢,他们分两组拔河、打网球。
第五册(五个人组团)小老鼠“5”爱音乐,他们的乐团成立了
第六册(六个人的舞会)
第七册(七个人的生日Party)
第八册(八个人的童军团)
第九册(九个人的下午茶)
第十册(朋友的分别)“10”要去当演员了,她跟每一个老鼠道别,“1”正在家门口拿一块大手帕擦眼泪。他早已经不再是那个独来独往的宅男了。
讲读“功能性”绘本难就难在,需要了解和结合一些早教知识,需要在故事之外做很多的引导以及铺垫。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