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尼罗河畔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古代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成了世界文明的另一摇篮。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的最早居民,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建立起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湍急的河水,耕种收获。由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人口也随之增长,终于产生了最初的文明。到公元3000年时,两河流域已经出现了12 个城邦。
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两河流域的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 《农人历书》。此书讲述了如何务农和要注意的各种事情。如怎样节省灌溉用水、驱赶飞鸟、及时收割等知识。
大约在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居民就开始制作陶器了。他们制作的陶器主要是彩陶,色彩富丽夺目。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像酒杯、炉子、灯盏等几乎全是陶制。最有趣的是,人死后用的棺椁也用陶土烧制。
古代两河地区的金属制造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苏美尔人很早就能冶炼铜和锡,他们甚至还懂得把这两种金属混合冶炼,制造出合金
青铜。手工业行业很多,像制砖、刻石、织麻、皮革、珠宝、木业等等。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了轮子。
两河流域的人们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虽然没有发展成拼音文字,但在人类早期文字中,它是发展得比较完备的一种。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有些谚语特别有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想吃肉就没有羊了,有了羊就吃不上肉了”。有的是生活经验的精彩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
两河流域科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在挖掘的泥板文书中,有大量载有数字表和数学问题的纯数学文书。苏美尔人已经知道10进位制和60进位制,而且60进位制在古代两河流域应用得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度量时间用小时、分、秒,以及把一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两河流域古人的成果。
在天文方面,苏美尔人创造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了闰月。
此外,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对药物、植物、动物、地理等等也有深入的了解。
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人们点燃了世界文明的圣火;用他们的智慧,孕育了人类最初的文明,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珍宝。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