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对创造——生活处处可更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 00:07  精英之门 

  学生们特别喜欢听我讲一些生活中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再引申出我要讲的知识,这样他们学起来就记得特别牢。我不排斥学生有大的发明创造,但微小的进步也不能忽视。

  我的学生做作业,我强调过程,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能光看结果。过去做实验,老师常常发给学生一个实验报告册,上面列着实验目的是什么,用的器材是什么,原理是什么,老师一讲就清清楚楚。这种方法过于看重对已有知识的把握,而不注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在上实验课时,先让学生写实验报告册,费的时间比较多,器材、步骤、原理、注意事项,都要他们自己写,写不好没关系。这只是一个实验设计,写完的实验设计交到我这里,我看他们设计,好的我会提出表扬。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实验,学生们思路就比较清晰。

  中学是可以不用做误差分析的,但在我的物理课上,还是要求学生做误差分析。我的误差分析也不复杂,让学生们分析本次实验哪些方面会产生误差,哪些会对实验有影响,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这是我的实验报告中的必须步骤,这也是强制地让学生考虑问题。等他们到了大学做实验,就会综合考虑到很多问题。

  有时我出题,往往已知量比需要量要多。有的孩子做惯了给出的已知量就一定要用上这样的题,我出的题刚开始他们还不适应,问我:这个已知量怎么没用上呢?我就问他,你相信自己吗?你认为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认为对了,那就对了。我之所以这么出题,是让学生们明白,生活中和实验中并不是像题一样,生活中和实验中很可能给你很多已知量,让你去分析。我给他们打了个比喻,某地发生某个案件了,各种各样的蛛丝马迹那么多,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警察办案要排除一个个的可能,然后确定一个可能。所以做题的时候就要多考虑一些,生活和实验中要多考虑一些。

  现在有人提出来,说上学学了那么多知识,很多都是没用的,参加工作都用不上,不如用什么学什么。我不赞成这个观点。我教物理,我的学生将来不见得从事物理工作,可能90%的知识用不到。但重要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取知识发现新的东西并拿去应用的能力。教育本身最重要的是过程。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把这些灌输给孩子。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和家长怎么做才能实现这样的育人目标,这是值得每个老师和家长深思的。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