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生日仪式中长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 09:04  精英之门 

  面对感恩——在生日仪式中长大

  毕业前,三年级第二学期至四年级第一学期,班里大部分学生到了14岁。少儿班不像普通高中,普通高中里的学生可以在普通高中度过18岁,学校会给他们举行18岁成人仪式。但在我们少儿班,14岁的学生就已经开始慢慢向大学迈进了,每年学校都会为14岁的学生举行14岁生日仪式。

  为了举办好14岁生日仪式,教师们可是下足了工夫。我们会在孩子们十一二岁,也就是上二年级的时候,让他们必须参加一个活动,就是回家观察家长一周,把亲眼所见的家长一周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少儿班的学生家长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工作很忙。妈妈呢,早上要准备早饭,收拾家,打扫卫生;爸爸呢,常常在跟孩子聊完功课后还要为自己的工作忙碌到很晚。如果家里有老人生病,家长就会更累,一边照顾孩子还要一边照顾老人。经过一周的观察,孩子们看到了家长们的辛苦。有的孩子看到父母对待工作多么努力认真,才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周后,每人写一篇感想。经过一周的观察,父母的辛苦是孩子亲眼所见,在写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很有感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说你看你父母多累,你得体贴父母。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自己体会,而光说家长多辛苦,是没用的。

  学生在写感想的时候,我们再进行引导,告诉他们:“你们看到的只是父母一周的生活,而实际上,他们任劳任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这样生活着。”这样孩子就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平时对父母的态度也会有所改善。

  而父母在看了孩子写的感想后,也会感觉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这样的体会增进了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必要。

  有了这个做基础,举行14岁生日仪式的时候,家长就会特别支持。在举行仪式之前,我们先要开家长会,跟家长反复讲明14岁生日的意义不只是过一个生日热热闹闹就算了,而是要让他们受到启发,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激励他们的学习责任心。

  我们给家长提要求,第一,要求家长给学生写一封信,信里可以倾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关心,也可以做一些检讨,做一些自我批评,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这一封信,我们要求每位家长都不能马虎,一定要认认真真,当成大事来完成。

  第二,在14岁生日仪式当天,家长要给孩子准备一份礼物。这份礼物不是简单的买件衣服啊买点好吃的啊,一定要有意义,最好是孩子平常想要又没有得到的,并且家长很容易就能想到这个礼物是什么。

  接下来,班主任和教师们会找学生们开动员会,会告诉他们,你们自己要过14岁生日了,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倾注了多少,你们在二年级时观察父母一周的时候有了体验。你在14岁到来之际,你们不想跟父母说点什么吗?这时候需要煽情,让孩子们动情地想到父母对自己倾注的爱。

  这个时候,再让学生们也给家长写封信,特别提醒他们,要倾注自己对家长的感情,体会到家长的难处和不容易,如果有些事情做得不对或者做得过火了,当时碍于自己的面子没有向父母表示歉意,现在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写下来。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孩子当中很普遍,孩子虽然知道错了,但就是不肯认错。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孩子们会很用心地去表达。

  14岁生日仪式我们举行得很隆重。当天,我们会用班费买个大蛋糕,在教室里挂起彩带,点起蜡烛,这都是为了制造一种温馨的气氛。

  家长给孩子写的信,孩子给家长写的信,事先教师都看过了,但跟孩子们说这都是秘密,也没让家长事先看到,而是在当天要互相交换着看,目的是在那一刻把家长和孩子的心打开。

  看到信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哭了,孩子也哭了,他们在信中才体会到原来孩子是这样想的,原来大人这样做是为了自己好;原来孩子很心疼父母,只是父母误解了孩子的意思……

  交换完信后,老师会鼓励孩子们即兴发言,或者把自己写给父母的信读一遍。一般这个时候,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孩子特别积极,或者亲子关系特别好的孩子很积极,往往有两三个挑头一说,其他的同学发言就很踊跃了。

  接下来为家长把礼物送给孩子的时间,礼物五花八门,显然父母是下了工夫挑的。那个场面,虽然礼轻,但是孩子们深受感动,一边吃着蛋糕,一边笑中带泪。这个场面让已经为人父母的老师都感动不已,都琢磨着回家得好好跟孩子沟通一下;让没当爸爸妈妈的教师动容,想着以后当了父母不能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想法,一定要和孩子沟通。

  在14岁生日仪式上,父母和孩子把心打开,好的坏的统统说出来,可以增强感情,互相理解,对备考对孩子成长都很有帮助。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